‘二种法性’地持经云二种法性:法即轨则之义,性即不改之义,谓一切法性无改易,皆可轨则而修,故名法性。
一、实法性 谓一实之理,离虚妄相,本性平等,无有变易,一切诸佛,莫不轨此法性,修之而成正觉,是名实法性。
二、事法性 谓世间种种诸法,皆依于理,施设建立,所谓地水火风五阴等法,随俗所知所见,虽属于事,实不外乎法性之理,是名事法性。
佛教词典 > 佛学次第统编 > 正文
为华严宗“十玄缘起”所依之十项要目。十玄缘起与“六相圆融”并为华严宗基本教义“法界缘起”之核心内容。法界缘起...华严宗惯用语。又作赅摄。该,完备、齐全;摄,吸取、收敛。谓该罗差别,融摄于绝待。此系相对于“分相”而言。华严...东汉译经僧。又称竺朔佛。生卒年不详。天竺人。秉性明敏,博学多能。桓帝(一说灵帝)时,携带道行经之梵本到达洛阳...(经名)有小乘大乘之二部,小乘之涅槃经,西晋白法祖译,佛般泥洹经二卷,东晋法显译,大般涅槃经三卷,失译,般泥...死生通者,谓依止静虑于观有情死生差别威德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观诸有情死生差别者,谓以天眼观诸有情死时...【极欢喜住】 p1197 瑜伽四十七卷十五页云:云何菩萨极欢喜住?谓诸菩萨、净胜意乐住。 二解 瑜伽四十七卷二十六页...指密教大随求菩萨“随求八印”中之第八,即一切如来随心真言印。其印相乃以两手之五指展开,左手上仰,置于胸前,右...(一)指智慧之云。比喻如来之智慧,犹如大云遮覆一切众生烦恼障。法华经药草喻品(大九·一九下):“慧云含润,电光...(术语)谓未受具足戒者,住于受具足戒之比丘众中,共僧事也。寄归传一曰:不思咽咽当有流浆之苦,谁知步步现招贼住...毗婆罗,梵名 Vaibhāra,巴利名 Vebhāra。又作毗诃罗山、毗婆波世山、倍呵罗山、毗呵勒山、鞞陀隶山、髀哆逻山、...(杂语)禅院主计官一月结一度收支,谓之月单。见象器笺十六。...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p)如...
佛在王舍城,为五百罗汉、菩萨千人说:从前有一贫人因生活穷困,所以受雇于商人,入海采宝。途中,船突然停止无法前...
一支香,青烟袅袅,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馨香,成为了人和佛交流的媒介。烧香是佛教弟子礼佛、敬佛、修行的一项重要内容...
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沉,以是因缘众生相续。 这个地方就把为什么有些人会做人、有些人会做畜生、...
佛陀对待弟子的态度,就如老师对待学生一般,但是佛陀教导弟子的东西,不是数学或历史等这些课程,而是做人处世的方...问: 藏传净土法门,特别强调往生事因,明观福田 积资净障,发菩提心,发愿回向。其中特别强调发菩提心,不知法师如...问: 佛家对于阴阳、占卜、推步盈虚、看天象这些怎么看? 惟贤法师答: 佛家是反对的。《佛遗教经》都说过的,那些...我们的身心是五蕴和合而成的,所以如果没有五蕴皆空的智慧,就会执著五蕴所构成的自我,持续不断地产生以自我为中心...
今天我们介绍给大家,净土宗的一位祖师,是特别的奇和险。甚至大家有可能会接受不了,或者理解错误。那我先在这里给...
法性
【佛学次第统编】
上篇:性 | 下篇:佛性(二) |
(地名)国名。译曰常满。见修行本起经下。...
华严十义
该摄
竺佛朔
涅槃经
死生通
极欢喜住
梵箧印
慧云
贼住
毗婆罗山
月单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贫人持戒脱离险境

香与佛教的渊源

主导六道轮回的亲因缘、增上缘

不受第二支箭的痛苦
大安法师:八万四千法门只须净土一法就可以吗
佛家怎么看待占卜与推步盈虚
圣严法师《随时转换主观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