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又曰本地风光,自己本分等。示禅门法道极度之语也。显教之本觉,密教之本初,亦不外乎是。然则何物为本来之面目,请参之。六祖坛经曰:“能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谓鳖于不应开口时而开口,遂遭横祸;比喻凡夫愚顽,因不慎所言,而遭口舌之祸。据旧杂譬喻经卷下载,昔有一鳖,遭遇...(界名)药师如来之净土也。...【八万法蕴】 p0078 俱舍论一卷二十页云:论曰:有诸师言:八万法蕴,一一量等。法蕴足论,谓彼一一有六千颂。如对...【名言种子】 又作名言习气,三种习气之一,即指由名言所熏成的种子。为‘业种子’的对称。亦即将名言熏习于阿赖耶...全一卷。略称法界观、法界观门。隋代杜顺述。本书原不被编纂为独本而收于藏经中,或谓本书系取自法藏“发菩提心章”...(天名)玄应音义曰:尸仛,又作诧譇二形,同敕,敕嫁反,乾闼婆名也。...(传说)杂宝藏经四曰:须达长者,欲供养三宝劝化乞索于一切人民,时有一贫女,辛苦求价唯得一氎,以覆身体。见须达...【有相唯识】 陈那对唯识理论,于‘四分说’中是三分家,即于相、见分之外,另立自证分,且主张相分实有,相、见二...梵语 āhrīkya 或 ahrī。指做坏事不感羞耻。与“惭”对称。心所之名。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百法之一。俱舍宗大...(名数)此四念处观有二种:一云别相念处,二云总相念处。别相念处者,如上分所观之境为身受心法之四者,追顺而别别...【无色界受】 p1063 法蕴足论九卷十一页云:云何无色界受?谓无色界作意相应诸受,乃至受所摄;是名无色界受。...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 时,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观。改作书册题名) 北天目蕅益沙门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馀无量众俱,前后围遶。 尔时长老舍利弗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最近广钦老和尚一百零五岁诞辰,朋友找我去演讲,谈谈老和尚的生平与修行。 钦老和尚是当代的高僧,有甚深的禅定,...
不修功德、多有罪过,看见天、看见云彩也忧愁,听见其他的声也烦恼。多念佛、多修善、多积德,听什么声都是佛法的声...问: 如何理解直心是道场中的直心? 大安法师答: 直心就是正直心、真诚心,而凡夫众生大多是弯曲的心,伪诈的心。...有一个年轻人去买碗,来到店里他顺手拿起一只碗,然后依次与其它碗轻轻碰击,碗与碗之间相碰时立即发出沉闷、浑浊的...
心无挂碍,就是得到的。挂碍就是苦果,假如有挂碍了就要受苦。挂的意思,就像我们用网鱼或网鸟的罩子,把鱼或鸟罩到...
譬如说我们去思惟一件事情,万法唯是一心,的确我们很难去了解,因为我们凡夫的思想都是向外攀缘,我们认为这一切的...如果说命运是一定的,不能改变,《易经》教人趋吉避凶就讲不通了。换言之,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我们起心动念,若是善...
佛要我们修道人著惭愧衣,服惭愧药。惭和愧,确实我们要生起这个心。无量劫以来,我们由于贪欲才投到这个欲界。尤其...
本来面目
【佛学大辞典】
上篇:本来成佛 | 下篇:本来无一物 |
(经名)十三卷,赵宋法贤译。佛在迦毗罗国,释众欲闻过去种族之事,佛敕目连说之,次叙摩耶之生缘乃至一代教化之事...
鳖不慎口
净琉璃世界
八万法蕴
名言种子
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
尸仛
贫女施氎衣生天
有相唯识
无惭
别总二种念处
无色界受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教观纲宗
【大藏经】右绕佛塔功德经
无心才能心安

不修功德、多有罪过
如何理解「直心是道场」中的「直心」
付出真诚才会得到信任

为什么看不破呢?一切都有啊

凡夫的生命是怎么来的
改变命运的3个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