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二俱犯过。天台藏、通、别三教之人为粗人,圆教之人为细人。然在法华时以前圆教之人,与前三教之人俱住,亦为有过之人,故以此语譬喻该圆教之不如法华圆教。法华玄义释签卷一(大三三·八二○上):“四味不立妙名,为何所以?以兼等故,判部属粗,如细人粗人二俱犯过,从过边说,俱名粗人。此经异彼,故云。”此文中之“四味”,系指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之诸经典,此四类经典虽有粗细之别,然以法华圆教之立场观之,皆不圆满,故称此“四味”中之粗人细人为二人俱犯。 p167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名数)谓贪,瞋,痴,之三毒烦恼也。...【毗耶离】 亦名维耶离,鞞舍隶,吠舍离。此云广严。西域记云:吠舍厘国,旧讹曰毗舍离。什师云:毗言稻,土之...(一)指如实知见无明、行等十二支缘生法之智。[杂阿含经卷十四] (二)依佛所教之理法,而设法门解说之智。[解深密...【身力及身劣】 p0677 发智论二卷一页云:云何身力?答:诸身勇猛强健轻捷,能有所办;是谓身力。云何身劣?答...(人名)增一阿含经二十曰:有鹿头梵志,叩诸髑髅知各死相及其生处,但叩罗汉髑髅不知其所。耆域之事与此相同。...为极乐净土二十九种庄严中,佛八种功德庄严之一。即阿弥陀佛以平等无分别智庄严其心业之功德。[新译华严经卷十七、...(杂语)法华玄义十卷,释法华之大意,文句十卷,正释经文,摩诃止观十卷,明修行之方规,已上三十卷,乃天台大师说...证悟真理的人叫做圣,比圣略逊一筹的人叫做贤。...(譬喻)掌中之庵摩罗果也。以譬物之易见。止观一曰:如观掌果无有僻谬。...【香处有四种】 p0872 大毗婆沙论十三卷十一页云:香处有四种。谓好香、恶香、平等香、不平等香。问:为缘一香...(术语)佛菩萨自实身现化身出于世也。法华经方便品曰: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面有一个结论,就是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无有是处。这个结论是斩钉截...
有的众生,杀父杀母,出佛身血,五逆十恶,做尽坏事,恶贯满盈,应堕恶道,多劫受苦。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软语安...
问: 动念犯戒,在自家佛像前忏悔可以吗? 天因法师答: 动念,意业的,责心忏,在佛前忏悔就可以灭罪。如起了瞋心...
佛法有两个目的,第一是修福,第二是修慧,即福慧双修。福主要指我们外在所依存的环境;慧就是我们内心对事物本质的...去年底,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王雷泉教授作客人民网,谈了他对禅的定义、佛教...
(第一讲) 各位大觉世间正法学堂的同修们,大家请合掌端身正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我们再看第二段的明众生相续。 这个众生指的是我们五阴的正报的身心世界,它的一个生起跟相续的因缘。这个地方有五...
在佛门里,袈裟是代表佛陀的传承,佛法的正传。所以没有受过戒,是不能披袈裟的。尤其是在家人没有受过出家戒,不能...
二人俱犯
【佛光大辞典】
上篇:二人出佛身血 | 下篇:二入四行 |
(明王)胎藏界释迦院之一尊,耶输多罗之译名。此明妃凡有来求者,则必施与之,故名称普闻。以持此名称普闻之德故立...
三种心苦
毗耶离
法住智
身力及身劣
鹿头梵志
心业功德
六十卷
贤
掌果
香处有四种
出现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具缚凡夫,欲度众生,无有是处

念佛是消业障的最好办法

犯戒后在佛前忏悔可以吗?以往的罪是否能消

这两个念头,让你最快速增长福慧
王雷泉教授谈禅悟人生

宏海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正报身心世界的虚妄相是怎么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