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喻)掌中之庵摩罗果也。以譬物之易见。止观一曰:“如观掌果无有僻谬。”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唐代僧人。华严宗五祖。因常住圭峰兰若,世称圭峰禅师。俗姓何。果州西充(今属四川)人。少通儒书。元和二年(807...【玄奘】 河南洛阳人,俗姓陈氏,颍川陈仲弓之后。鸠车之龄落[(鬚-須)/采],竹马之齿通玄。墙仞干霄,风神朗月...女人的六种欲望,即:色欲、形貌欲、威仪欲、姿态欲、言语欲、声音欲、细滑欲、人相欲。...亦名:姓卑 行宗记·释九十单提法:“卑姓有五:一、拘凑,二、拘尸婆苏昼,三、迦叶,四、阿提梨夜,五、婆罗堕。...指有施必有报,有感必有应,故现在之所得,无论祸福,皆为报应。如行放生、布施、梵行等善业,即因种善因而招感善报...梵语 ?ukla-paksa,巴利语 sukka-pakkha。音译戍迦罗博乞史。正名白半。又作白月分、白分。与“黑月”相对。指新月...佛于楞严会上征诘阿难心目所在之处,阿难先后以七处回答之,均为佛所论破,称为七处征心。楞严会前,阿难因乞食而遭...全一卷。又作仰山寂禅师语录、智通禅师语录。唐代僧慧寂(840~916)撰,明代僧语风圆信、郭凝之编,崇祯三年(163...指与生俱得之智慧。为四慧之一。依大毗婆沙论卷四十二之说,首先于三藏、十二分教等受持、转读,即能得慧,称为生得...对因分而言,因分是尚在修因之位,果分是已达到果德不可思议的境界。...问想蕴何相?答构了相是想相,由此想故构画种种诸法像类,随所见闻觉知之义起诸言说,见闻觉知义者,眼所受是见义,...(印光大师校印本)...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为说法。时舍利弗、大目乾连,前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足已,...这个鸠摩罗什大师七岁,他看到佛钵就很高兴啊,他就过去把他举起来了,很轻易的就举起来了,他一举起来忽然动了一个...
《临终三要》,这个是印光大师很重要的开示:第一个,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第二个,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第三个...问: 有的寺院开通网上皈依,说是为了方便世间人。世间人登录寺院的网站,填写个人信息,然后进行网络提交,寺院可...
我们看持犯得失,先看犯戒的过失。 毁犯妄语戒果报:三涂果报,余报:一、多被诽谤,二、为他所诳。 这个地方的过失...
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学佛或信仰佛教,就意味着要放下对世间一切名利和物质财富的追求,这样才能六根清净地去修行。...
已当浊世者,人寿二万岁时,即入劫浊。释迦出时,人寿百岁,久经浊世,已为可悯。正入斗争者,前五百年,解脱坚固。...
这个地方是讲到,观世音菩萨证得耳根圆通以后所成就的不可思议的这种无作的功德。无作就是他不必假借内心的分别就能...
我们学了唯识学以后,我们看到我们无穷无尽的过去,我们发觉我们过去的生命虽然消失了,但是我们过去所造的所有的业...
掌果
【佛学大辞典】
上篇:掌光 | 下篇:掌珍论 |
子题:名广、报广、治广 戒本疏·总辨广略二教:“(一、释广名)言广教者,由略名含,未晓前相;虽造诸非,不谓有...
宗密(780~841)
玄奘
女六欲
卑姓
报应
白月
七处征心
袁州仰山慧寂禅师语录
生得慧
果分
想蕴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佛说月光菩萨经
大安法师:万法唯心

《临终三要》的重要开示
网上皈依是否如法

小妄语的过失与持戒功德

只有精神财富才可以真正依赖

已当浊世,正入斗诤,后之又后

观世音菩萨的四种不思议无作妙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