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具名大乘掌珍论,一卷,清辩菩萨造,唐玄奘译。明诸法无相之义,破护法之诸法有相,即破相宗之根本论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阿梨】 或云:此方无,故不翻。其树似兰,枝若落时,必为七分。义净译孔雀经:头破作七分,犹如兰香蕱。复自...【不愚三相】 p0324 瑜伽八十九卷二页云:复次由三种相,当知不愚。一、自性故。二、由碍故。三、由障故。不愚自性...(名数)十二部经中之九部也。有大小乘之别。大乘义章一曰:小乘九者、十二部中、除彼授记无问自说及以方广。大乘九...【有情业异熟不可思议】 p0560 集论五卷十一页云:如世尊说:有情业异熟不可思议。云何业异熟可思议。云何业异...与“随惑”相对称。为感得迷果之根本烦恼,即诸惑之体。又作根本惑、根本烦恼。有贪、瞋、痴、慢、疑、恶见等六种,...【所依住义】 p0739 显扬五卷二页云:所依住义者:谓外世界。依此所住,有情界可得。所谓村田、百村田、千村田...(名数)日本睿山所学之课业。一止观业,习法华之经疏也。二大日业,习大日经之经疏也。三金顶业,习金刚顶经之经释...涅槃差别者,谓于无余涅槃界为欲利乐一切有情,一切功德无断绝故。...指佛、菩萨由大慈悲心所发救度众生之誓愿。又称大悲愿力。如阿弥陀佛之二十四愿、三十六愿、四十八愿,及药师如来之...(杂语)不了佛智之反对。无量寿经之语。明信佛智之不思义。深赖如来之救济,不更疑自已之往生也。...东晋僧。月氏人。生卒年不详。寓居建业,少年出家,栖止于吴之虎丘山。戒行清卓,众所钦服。东晋孝武帝初,敕请人建...(印光大师校印本)...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及诸菩萨。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将来之世,当有比...
请原谅我的冒昧,虽然我们素昧平生,但是当我知道在您怀中的胎儿心跳不正常,而大家建议把她堕掉的时候,我的内心充...
我们从一个业障凡夫来说,佛陀施设的教导是先有法门再讲心态,他是先为实施权,然后再开权显实,但是最终的结论是心...
昔日,佛在毗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时,有四十位比丘住在波梨耶聚落,他们精勤修持苦行、着粪扫衣、行乞食,仍未能离...佛陀时代,有位婆罗门国王名叫多味写,平日信奉九十六种外道。一天,国王忽萌善心,欲行大布施,于是依照婆罗门教的...
《周易》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你是什么分什么社会角色、家庭角色,你就要做相应的道德行为,...
佛法里面讲,我们的生命由于自己有身口意的造作,就会有这些业力,就会有这些能量,又由于这些能量,它就会带着你去...问: 师父,如果诵经后出现一些不如意的事,是不是就可以先不诵了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慧广法师答: 诵经的目的就...
(凡礼忏者。外之威仪、内之观想。必须先期习熟。免得临时讹扰。有乖轨范。如未能修观者。亦当清净身口意三业。一心...
掌珍论
【佛学大辞典】
上篇:掌果 | 下篇:悲 |
(流派)又作迦叶遗,迦叶维,迦叶波。律部名。...
阿梨
不愚三相
九经
有情业异熟不可思议
本惑
所依住义
六业
涅槃差别
悲愿
明信佛智
支昙籥
【大藏经】【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大藏经】佛说当来变经

请您做胎儿的观音菩萨

往生的心态比念佛数目更重要

不乐于五蕴则解脱
戒贪得自在

顺着道德去做,就能得到五种福报

业力带着你去旅行
诵经后出现不如意,可以先不诵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