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梵语Karuṇā,或跛哩泥嚩Parideva,恻怆他人之苦而欲救济之之心也。大乘义章十一曰:“爱怜名慈,恻怆曰悲。”又曰:“慈能与乐,悲能拔苦。”梵语杂名曰:“悲,跛哩泥嚩。”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尸利沙】 或云尸利洒,即此间合昏树。有二种:名尸利沙者,叶实俱大。名尸利駃者,叶实俱小。又舍离沙,此云...【不能出离】 p0324 瑜伽二十二卷十一页云:云何名为不能出离?谓如有一,或戒或禁,由见执取。谓我因此若戒若禁,...(名数)见修无学之三道中,特于见修道所断烦恼等之断,建立九种之区别也。盖遍知为于四谛之境周遍知之之意。虽以智...【有乐有苦有不苦不乐】 p0560 瑜伽八十七卷五页云:有乐有苦者:谓在鬼、旁生、人、欲界天。有不苦不乐者:谓...凡七十五卷。日本临济宗卍元师蛮著于元禄十五年(1702)。系仿照我国梁、唐、宋三朝高僧传而作。内容收录自上古钦明...【所治一类】 p0739 瑜伽九卷四页云:所治一类故者:谓如有一,一向受行诸不善业,乃至寿尽,无一时善。...(譬喻)色声等六尘。以眼等六根为媒,劫掠功能法财。故以六贼为譬。涅槃经二十三曰:六大贼者,即外六尘,菩萨摩诃...方便有七种,谓任持方便、瑜珈方便、相方便、决择方便、隔越方便、邻次方便、邻次隔越方便。通达有五种,谓有相文字...迷而不解之意。为烦恼之别名或总称。即指身心恼乱之状态,或总称妨碍一切觉悟的心之作用。成唯识论卷八载(大三一·...(物名)明月珠也,又曰明月摩尼。宝珠之光如明月,故名。此珠有澄浊水之德。涅槃经九曰:譬如明珠置浊水中,以珠威...为三国吴之译经家。三世纪末大月氏人。字恭明。初随族人迁至东土,寄居河南。通晓六国语言,并从支娄迦谶之弟子支亮...(印光大师校印本)...净土十疑论...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重,动有劫数受诸苦恼,唯佛良医能为制药。行者无量世界长婴此...
每百年才能从海中探出头来一次。而大海中有一根浮木,上头有一个孔洞;它浮在海上,随着风四处漂流。盲龟百年才出水...
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躯耳。不知佛法者,直是无法可设,只可任彼...昔日,在舍卫国有一富可敌国的婆罗门长者,名叫蓝达。为了彰显自己的名声,连续五年,不惜竭尽家财,以外道祈福之法...
我们的人生,只有一句话就可以说完了来无所从,去无所止。人生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果。 你说你哪有开始?我们了解人...
语言,不仅是人类文化留存、发扬的重要媒介,也是人际往来的利器,运用得当是一种功德,运用不当造成的损伤不可计量...
如果在黎明,早上你睡眠之后,你坐起来,在那种夜气清明之际,你静坐,回光返照。像曾子一样的吾日三省吾身,来反省...
吃苦了苦,苦尽甘来;享福了福,福尽悲来。 世事生生息息,福祸相生。老子早就有过事物都可以相互转化的说法:有无...
原文: 汝言随时随地,得死便死之话。亦是求生之本,亦是招魔之根。死固人所皆有,但不得有求死之著心,求速往生。...
悲
【佛学大辞典】
上篇:掌珍论 | 下篇:悲心 |
(人名)Kāśyapiya,又作迦叶维,迦叶毗,迦叶波。本为人名,以为律部之名。佛灭后百年,优婆麹多之门有五弟子,...
尸利沙
不能出离
九遍知
有乐有苦有不苦不乐
本朝高僧传
所治一类
六贼
七种方便
惑
明珠
支谦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思惟略要法

盲龟值浮木

生死是幻相,要用信愿念佛来了断
佛为长者说四种施

我们的人生,一句话就可以说完

不听、不说、不传

【推荐】每天醒后用十一问来反省自己

【推荐】吃苦了苦,苦尽甘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