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三国吴之译经家。三世纪末大月氏人。字恭明。初随族人迁至东土,寄居河南。通晓六国语言,并从支娄迦谶之弟子支亮受业,饱览群籍,时人呼之为智囊,而与支娄迦谶、支亮并称为“三支”。后避乱入吴,颇受吴王孙权之礼遇,并尊为博士,以辅导太子孙亮。吴黄武元年至建兴年中(222~253),凡三十余年间,致力于佛典汉译工作,译出维摩诘经、太子瑞应本起经、大明度经等诸经。其所译经典部数异说颇多,如梁高僧传卷一载为四十九部,历代三宝纪卷五载为一二九部等。所译经书辞旨雅驯,为时所称。此外,又依无量寿经及中本起经,制作赞菩萨连句、梵呗三契,并注解了本生死经。至太子即位(252),师遂隐遁入穹隘(隆)山,从竺法兰净持佛戒,潜心禅寂,公卿士大夫每多入山归依者。晚年病终,世寿六十。其生卒年不详。[出三藏记集卷七、卷十三、法经录卷一、大唐内典录卷二、开元释教录卷二] p1420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即阿弥陀佛所居之国土名。意指清净舒泰之国。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载,阿弥陀佛之国土,号清泰,其与父母、诸圣众...【法无我】 二无我之一,是‘人无我’的对称。谓一切有为、无为法中,并无‘我’的实体。即一切法皆依因缘而生,相...乃进入灭尽定前刹那极微细之心。灭尽定之前有三种心,即想心、微细心、微微心,第一想心属粗想之心,第二为稍微细之...(术语)缘起论之一种,说世界自他一切之万象,为依吾人业因而感生之理。...(术语)修行与证悟。依于行道而证理也。行者因,证者果。三藏法数十三曰:如来灭后,教法垂世,人虽有禀教,而不能...嘉,欢喜之义;会,来集之义。嘉会坛曼荼罗,即密教诸尊集会示现各自之本誓,而彼此不相涉入之曼荼罗。此曼荼罗用于...广义言之,指清净身心,而慎防身心之懈怠;狭义而言,则指八关斋戒,或特指过午不食之戒法。斋之梵语为 uposadha,...【不善惑中不善根非不善根分别】 p0346 俱舍论十九卷十六页云:于上所说不善惑中,几是不善根?几非不善根?颂曰:...色和心。色是指有形的物质;心是指无形的精神。...【集应永断】 p1180 大毗婆沙论七十九卷五页云:如契经说:苦集圣谛、应以慧永断。阿毗达磨说:应永断者:谓有漏法...【逾缮那】 p1388 八俱庐舍成一逾缮那。卽四千弓也。如色之分斋中说。 二解 四域记二卷一页云:夫数量之称,谓逾缮...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馀无量众俱,前后围遶。 尔时长老舍利弗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
针对业力的断恶修善,如果出现安乐的果报,我们应该少欲知足;这里的经文是讲痛苦的果报,如果有恶因缘的果报出现,...
人修道,坏在一个要自己好上。什么都想要最好。比如问求子求婚姻,就问那里菩萨最灵。请问,哪里的菩萨不灵?又问:...
原文: 子有四因者:一者报恩者,谓父母于子,宿世有恩,为报恩故,来为其子,则服劳奉养,生事死葬,必使生则亲欢...
我们对于社会上这一切境风,音声色相,男女饮食,你没有染,没有爱,没有嗔,这就是出世法,话头看的纯熟,外边的音...
原文: 所言俗务纠缠,无法摆脱者,正当纠缠时,但能不随所转,则即纠缠便是摆脱。 如镜照像,像来不拒,像去不留。...
我们现在越早启动一念心性,对我们是越有利的。你不断地思惟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那么这个时候...
一:保宁勇禅师示看经警策文 夫看经之法后学须知:当净三业。若三业无亏,则百福俱集。三业者,身、口、意业也。 (...在释迦牟尼佛的高足中,其最杰出的十大罗汉为十大弟子:第一为摩诃迦叶,称苦行第一;第二阿难陀,称多闻第一;第三...
支谦
【佛光大辞典】
上篇:支昙籥 | 下篇:支曜 |
【应供】 p1398 瑜伽十五卷十六页云:应供者:谓如有一,为性调善,不恼于他;终不违越诸调善者调善之地;随顺他心...
清泰国
法无我
微微心
业感缘起
行证
嘉会坛曼荼罗
斋戒
不善惑中不善根非不善根分别
色心
集应永断
逾缮那
【大藏经】右绕佛塔功德经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若遇非理扰乱,应起两种观照

修行很简单,大道至简

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四种因果

不贪不染,这就是出世法

日常生活俗事太多该怎么修

把负面力量转成正面的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