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谓贪,瞋,痴,之三毒烦恼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有染】 p0537 杂集论三卷九页云:云何有染?几是有染?为何义故,观有染耶?谓若依如是贪瞋痴故,染着后有自...于僧众之团体生活中,依作法规定某一特定区域为界,在此区域内之僧众,共同举行布萨、说戒等事。依戒场之大小而有大...(术语)又名传法灌顶,受职灌顶。传受秘密之事法,而绍阿阇梨位之灌顶也。演密钞四曰:灌顶之言有二种别:一传教灌...【郁庾伽波罗】 梁言勤守,亦云温独伽波罗,此云勇进勤护。...禅宗公案名。出自善财童子与德云比丘在别峰相见之因缘。碧岩录第二十三则(大四八·一六四下):“教中说妙峰孤顶,...论,谓决择是非,议论得失。据瑜伽师地论卷十五载,即:(一)言论,谓以一切言说决择是非,辩论得失。(二)尚论,尚为...(杂语)译曰善了知。华严疏钞二十曰:苏者善也,钵唎味底多,了知也。梵Suparividita。...(术语)十二处之一。即心王也。在五蕴中为识蕴,在十八界中为七心界。此六识界与意界之七心界,有能使心心所法作用...(一)又称内院。系指各种曼荼罗之最内部,即中尊所坐之一区划。 (二)中台八叶院之略称。密教胎藏界曼荼罗之中央,绘...全一卷。译者佚名。又作自化作苦经、佛为阿支罗迦叶自化作苦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内容为阿支罗迦叶问佛陀“...(名数)智度论二十一谓佛弟子于闲静处乃至山林旷野,善修不净等之观,厌患其身,忽生惊怖及作恶魔种种之恶事,恼乱...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四众围绕。及天龙夜...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为说法。时舍利弗、大目乾连,前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足已,...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
当我们已经在三界当中,我们不产生停留,我们不会因为财富、眷属而停留,我们愿意大大方方地走过去,但是你要注意一...
前两天,中国佛学院有人来接法,我就和他们讲:你们接法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接过法以后,又有中国佛学院的毕业证书...
无戒不能修佛,修佛不能不持戒;世俗万事皆然,无戒无律,则无纪无纲,万事不偿;故凡佛子千万不可废戒不学,或认为...
其次一个问题,我们信佛的人,家庭里面为什么要供佛?《金刚经》上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佛是无相的,我为什...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遵循无常的规律,人和人的聚散也遵循这个规律,我们每一个人修学佛法的因缘也遵循着无常的规律。修...佛灭度后,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是一位深信佛法的国王。有一次,阿育王请示比丘们:过去佛住世时,有谁行大布施?比丘们...
佛教徒可以经商。而且佛陀释迦牟尼在世时就有许多经商的在家弟子。但佛教弟子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坚持佛门做人的道德...
一、如法造像的因果 首先,谈过失和功德的经典里说:量度不准像,正神不受寓。反别邪魔鬼,为所依而住。如果塑造的...
三种心苦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三种止观 | 下篇:三种示导 |
古印度佛教遗址。传为释迦牟尼在菩提伽耶得道成佛后第一次讲法(初转法轮)处。又名仙人论处、仙人住处、仙人堕处、...
有染
大界
传教灌顶
郁庾伽波罗
别峰相见
六种论
苏钵唎味底多
意处
中台院
佛为阿支罗迦叶说经
八念
【大藏经】佛说佛名经
【大藏经】佛说月光菩萨经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如何对治修行中的退转

真正的出家,提到名利这些事都会怕

在家居士的50个注意事项

信佛的人为何要供养佛像

亲近净慧老和尚的几点体会
阿育王的百亿千金供养布施

在家佛教徒可以经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