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七心界、七识界。即十八界中,于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再加上六根之意根。于十二处中,意根收摄其他六识,成为意处一者。又于十八界中别说六识,意根仅存其名,于六识外并无别体,即摄于六识中。故知“七界”一词,虽有七之名,实质仅为一或六。其所以于六识外别加意根,而立七界之说者,说一切有部主张,自性不知自性,为不许二心并起,故仅说六识心王,则自知之“心”的自觉层面必隐没,而欲说明此一自觉层面,故以时间前后采自性知他性之说,且于六识之外,另立一意根为六识于过去所落谢者。[俱舍论本颂分别界品第十六颂、顺正理论卷三、俱舍论卷一、杂阿毗昙心论卷一、阿毗达磨显宗论卷十] p101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秘密之法藏,甚深秘奥,唯佛与佛乃能知之,非一般所可了知之法门;复以如来善护念深法,苟非其器,则秘而不说,故称...(术语)真如之理体,离有为之诸相,故云寂,而生世间出世间之善法,故云用。即起信论所说三大中之体用二大也。而即...“不定性”、“无性”之对称。众生所具五种天性中之菩萨定性、缘觉定性、声闻定性等三性,决定成佛果、辟支佛果、阿...(名数)弥陀如来之四十八愿也。...【持对治修】 p0849 瑜伽六十六卷十四页云:方便究竟果作意,名持对治修。...梵语 sajgīti,巴利语同。又作集法、集法藏、结经、经典结集。乃合诵之意。即诸比丘聚集诵出佛陀之遗法。佛陀在世...(名数)皆六祖之后。临济宗,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曹洞宗也。法眼流入高丽,沩仰至石晋时已亡。今惟云门曹洞临...【归依有三种】 p1418 瑜伽六十四卷一页云:归依有三种。谓佛、法、僧。...【所缘境体非真实由四因知】 p0746 杂集论五卷六页云:安立者:谓所缘境,体非真实;唯安立故。由四种因,知所...【有缘生作顺后句】 p0554 瑜伽十卷十二页云:问:若有为缘,皆是生耶?设是生者,皆有为缘耶?答:诸所有生,...【断惑总由四因】 p1416 俱舍论二十一卷十页云;若尔;断惑总由几因?由四种因。何等为四?颂曰:遍知所缘故;断彼...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万二千人俱。尔时三十三天...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在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1 、 耐冷: 事态炎凉,要随遇而安,坦然处之。 2、耐苦: 面对苦难百折不挠,终有云开日现的时候。 3、耐燥: 面对...为什么在我们这个世间要多念观世音菩萨、念地藏王菩萨,什么原因呢?因为这两位菩萨专门发心在娑婆世界利益众生的,...三国时代,东吴的孙权对佛教素无信仰,有一位印度的出家人康僧会到吴地(今江苏省吴县),在街头设立佛像,低头焚香膜...劝君一 长时念佛须真实 归依佛语莫生疑 制护心猿无放逸 劝君二 唯思念佛无馀事 澄心决定愿西方 临终自见如来至 劝君...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小国家,这个小国家有一个猎人,他在森林当中打猎,捉到了一只六牙白象,他就把这只白象献给国王...我们看第十八愿的:十念必生。前面的消除灾障、增长福德、善根不退,都是约着我们现生的角度来说;以下的第十八、十...面对一大堆人名,人们最关系、最感兴趣的,仍然是他自己的名字。所以说,牢记别人的名字,并正确无误地唤出来,对任...莲池大师明朝圣僧,杭州人,俗姓沈,字佛慧,号莲池。乃莲宗八祖是也,受邻人影响,寄心净土,书生死事大四字于案头...
七界
【佛光大辞典】
上篇:七流 | 下篇:七相怜愍 |
小乘二十部之一,于佛灭后三百年间,由犊子部中流出,但所说与犊子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