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菩萨善戒经卷八如法住定心品载,菩萨于诸有情起七相怜愍,即:(一)无畏怜愍,指菩萨于诸有情,以无畏力,起怜愍心,随顺众生身、语、意三业,利益安乐。(二)真实怜愍,非烦恼爱故,菩萨于诸有情,如法怜愍,利益一切,而终不以非法、非律、非贤善行劝化有情,乖违于理。(三)不愁怜愍,指菩萨于诸有情,殷勤怜愍,随其所宜,发起一切饶益事业,而心无忧悔。(四)不求怜愍,指菩萨于诸有情,不待求请,而自起怜愍,为作利益。(五)不爱怜愍,指菩萨于诸有情,无爱染心而起怜愍,广饶益于他,不祈恩报,亦不希望当来之果。(六)广大怜愍,指菩萨于诸有情,起怜愍心,至广至大,虽遭遇一切不饶益事,宁可自身受苦,终不弃舍,令其安乐。(七)平等怜愍,指菩萨以如上种种怜愍众生功德相状,普于一切平等饶益,无有分限。 p101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灌顶式,小坛所所供之供物。有前供三个与后供三个。指其一方称为片供。三昧耶戒用前之片供。金胎两戒用前后...(流派)外道六宗之一。富兰那迦叶也。此人起邪见,谓无善,无善之报,无恶,无恶之报。见涅槃经十九。...因明用语。因明论式中,构成宗体(命题)之分子,称为别宗。又作宗依。别,部分之意。依,所依以构成之意。例如“声...(仪式)印度之葬法有三种,四种。三种者:一火葬,二水葬,三野葬也。四种者:一火葬,二水葬,三土葬,四林葬也。...亦名:摩诃罗咒愿不解时宜 子题:后世摩诃罗 行事钞·讣请设则篇:“杂宝藏。舍利弗次为上座,以施主诸庆大集故,食...(堂塔)奉安佛像之殿堂也,西竺谓之香殿。...【非学非无学法】 p0717 瑜伽六十六卷十七页云:云何非学非无学法?谓除先所说学无学法,所余预流,乃至阿罗汉...心清净、身清净、相清净。心清净是不生染心、嗔心、憍慢心、悭贪心、邪见心等;身清净是由于心清净之故,所以不再受...凡十卷。略称内典录。唐代律僧道宣(596~667)编。今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收录东汉至唐初译者二二○人,经典二四...又作钵盂。钵,为梵语 pātra 之音译;盂,为汉语;钵盂,乃梵汉双举之名。敕修百丈清规卷五办道具条(大四八·一一...【三种所知障品粗重】 p0213 瑜伽四十八卷二十一页云:当知一切所知障品所有麁重,亦有三种。一者、在皮麁重。二者...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毗尼日用切要...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
【此中缘相差别者,谓即意中我执缘相。】这个缘相差别是属于意,这个意就是第七意识的我执相貌。第七意识的我执,它...自我成长固然重要,也是无止尽的,但自我成长是否就是我们人生的目标及最终目的呢?在凡夫的阶段,我们不断地自我成...
有位商人的家里失了火,不仅房子严重损坏,连财物都几乎在大火中化为了灰烬。等大火被扑灭之后,一家人都颓丧地望着...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佛珠突然断了,你大可不必如此惊慌。一切唯心造,心无恶念就好! 第一、你必须要知道,佛珠是用...生长在非洲荒漠地带的依米花,默默无闻,少有人注意过它。许多旅人以为它只是一株草而已。但是,它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清...
在《坛经》中,顿与渐的问题,是贯穿全书的一个主要问题。六祖大师正是围绕这一问题来展开他一生教化的。因此,学禅...
问: 请问法师,弟子刚刚皈依,应当如何理解三宝的功德,恭敬三宝呢? 宏海法师答: 学佛开启的第一步,就是皈依三...经文: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嗔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若纵恚心,即自妨道,失功德利。 ...
七相怜愍
【佛光大辞典】
上篇:七界 | 下篇:七重行树 |
小乘之律法,授具足戒时,教授师为简别受戒者之器或非器,而设有十三难与十遮,以询问受戒者。略作遮难。又作遮道法...
片供
断见外道
别宗
葬法
咒愿当解时宜
佛殿
非学非无学法
三种清净
大唐内典录
钵盂
三种所知障品粗重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此中缘相差别者,谓即意中我执缘相
圣严法师《让智慧和慈悲永不止息》

财物化为灰烬,商人竟能悠然睡觉

佛珠断了是凶兆吗
一生定要美丽一次

《坛经》中的顿与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