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四十八卷二十一页云:当知一切所知障品所有麁重,亦有三种。一者、在皮麁重。二者、在肤麁重。三者、在肉麁重。当知此中在皮麁重,极欢喜住,皆悉已断。在肤麁重,无加行无功用无相住,皆悉已断。在肉麁重,如来住中,皆悉已断,得一切障极清净智。于三住中,烦恼所知二障永断。所余诸住,如其次第,修断资粮。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语出观无量寿经。意谓阿弥陀佛之光明,普照十方世界(一切世界),能救度称念佛名者而不舍弃一人。对于弥陀光明所照...(术语)得之一种对于不获而言。谓得未曾得者,又言今得曾得而已失者。例如见道初无漏,凡夫未曾得,又如有漏定,曾...密教四十观音之一。即千手观音从其执宝箧之手所化现之菩萨。又称宝箧观音。据千光眼秘密法经载,若欲见地中伏藏者,...道与俗。出家的人叫做道;在家的人叫做俗。...(术语)直说法义之长行经文也。十二部经中修多罗之说相也。又不借余人,本人自说曰直说。成实论一曰:修多罗者,直...【四种苦与坏等十种行相相摄】 p0470 瑜伽五十五卷十四页云:复次如经言:有四种苦。一者、生苦。二、缘内苦。三、...南山律宗以为佛陀制戒有深防、限分二法。制戒系为阻止业因之发生,业因必起自贪、瞋、痴三毒,以凡夫未能了知心性,...又作末建拏。据大日经卷五秘密漫荼罗品载,末犍拏与瞿昙仙等,共为火天之眷属。大日经疏卷十六(大三九·七四四上)...【尸罗坏】 p0237 瑜伽七十卷二页云:复次由四因缘,令尸罗坏。尸罗坏故;依止尸罗所应生善,皆不得生。谓于无余罪...(人名)华严宗初祖杜顺,寂后现灵于终南山,后人称曰终南。见佛祖统纪二十九。...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佛在舍卫,跋难陀二沙弥共行不净,自谓从佛闻法,行淫欲非障道,比丘举过。佛令白四设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
蕅益大师曾经有个感慨,就是这五浊正好要把它转换成五清,那这个转换就来自于这一声佛号,只要信愿庄严这一声南无阿...
人一生、自出生到死亡,中间就是用痛苦来联系的,所谓生、老、病、死,就表明了人生的旅途是痛苦的。现在若将我们关...
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鹫峰山,在大众前,为诸天魔王、梵王、沙门、婆罗门、天、人、阿苏罗等演说妙法。 佛告诉舍利子...三千多年前的印度摩竭陀国,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善胜道场,圆满无上佛果。初成道时,佛陀思惟五浊恶世众生迷惑颠倒...
一提起佛教,映现在许多人脑海的,可能就是没有家庭生活的出家人形象。实际上,出家只是佛教生活方式的一种,佛教徒...
构成一个盗戒,要有六种因缘。前面根据《瑜伽师地论》把这个犯戒的因缘分成三大类:意乐、加行、究竟。 先看他心中...
现在你所能做的,就是要能跟三宝结合起来。还有,大家学的都是大乘究竟了义法,了义法就是要明心见性,晓得一切诸法...
一些生活在类似状态中,但对宗教信仰又心存好感的人士,过分简单地看待佛教的生存状态。有时在没能了解和学习佛教教...
三种所知障品粗重
【法相辞典】
【三种所知障品粗重】 p0213
上篇:三种因缘立声闻乘 | 下篇:三种律仪由何而得 |
【不如实知缘起道理者有五种过患】 p0347 瑜伽十卷十四页云:问:不如实知缘起道理者,有几种过患耶?答:有五。谓...
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获
见隐观自在
道俗
直说
四种苦与坏等十种行相相摄
深防限分
末犍拏
尸罗坏
终南
随摈沙弥戒缘起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转五浊为五清

人生当前之所受

信敬如来 功德不失
梵天劝请佛陀说法的因缘

【推荐】在家居士的婚姻观

犯盗戒要有六种因缘

一天从早到晚,你都起了些什么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