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十四卷八页云:此诸律仪,由何而得?颂曰:定生得定地。彼圣得道生。别解脱律仪,得由他教等。论曰:静虑律仪,由得有漏根本近分静虑地心,尔时便得。与心俱故。无漏律仪,由得无漏根本近分静虑地心,尔时便得。亦心俱故。彼声、为显前静虑心。复说圣言,简取无漏六静虑地有无漏心。谓未至中间及四根本定。非三近分。如后当辩。别解脱律仪,由他教等得。能教他者,说名为他。从如是他教力发戒,故说此戒,由他教得。此复二种。谓从僧伽补特伽罗,有差别故。从僧伽得者,谓苾刍苾刍尼及正学戒。从补特伽罗得者,谓余五种戒。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580-651)湖北人,俗姓司马,拜僧璨为师,为禅宗之第四祖。...【烦恼垢六种】 p1193 俱舍论二十一卷五页云:余烦恼垢、其相云何?颂曰:烦恼垢、六;恼、害、恨、谄、诳、憍。诳...【五种大菩提】 p0268 显扬八卷一页云:大菩提多种者:谓五种大菩提。一、自性。二、功用。三、方便。四、转。五、...为二假之一。即于无名之法体上,施设假名之义。据宗镜录卷六十七载,圣教之所说虽有法体,然非我法,体本无名,乃随...(术语)如言来世,未来之生报也。...【持种心证】 p0849 成唯识论三卷十五页云:谓契经说:杂染清净诸法种子之所集起,故名为心。若无此识;彼持种...(一)谓通彻觉悟生命之真谛。又作悟彻。禅林宝训顺朱卷一(卍续一一三·二二六下):“惟求大彻,若大彻悟的人,则神...(术语)言诸法之实相,终归趣于空也。空者非灰断之空,乃中道第一义空,空亦空绝对之空,谓之第一义空。空亦空则此...即以三十四种刹那之心断尽烦恼而成就佛道。略称三十四心。三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指日本每年七月八日祭祀文殊菩萨,为祈求诸人化益,或孤独者得养育所行之法会。于会期前后三日禁断杀生,至该日,则...次第者,谓于因果一一流转,假立次第因,果一一流转者谓不俱转。...(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礼佛大忏悔文...
烦恼浊,称为五钝使,就是它比知见上要迟钝一点,但也是驱使我们到六道轮回的要素。这里就是贪、瞋、痴、慢、疑。贪...
我们现在来反推一下。比方说你求生净土,却不发菩提心,那么你是什么心态?只有两种可能:一个追求安乐,就增上心;...
五欲就是前面讲的财、色、名、食、睡,或者是色、声、香、味、触,所引发的我们的欲望,它的这种过失忧患是非常巨大...舍卫城中,有一大臣名为须达,因乐善好施,常帮助孤苦无依的人,所以城中人民皆尊称他为给孤独长者。长者见佛闻法后...口业如果能守得清净,功德是无限量的,其果报美好难思议,简要归纳为以下五点: 一、口业守得好,在大众人群,能让...
在祖师大德的判教当中,把我们整个大乘的成佛之道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个是安乐道,第二个是解脱道,第三个是菩提道...
我们在学习《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前,需要大家发心,发什么心呢?发一个忏悔心。 我听到很多人说:我虽然对于别的...
有一些修行者被障碍在法执上,以至生生世世不能解脱。法执的表现一般都是执着乃至停留在对经论的研究上,整天钻在经...
三种律仪由何而得
【法相辞典】
【三种律仪由何而得】 p0213
上篇:三种所知障品粗重 | 下篇:三种律仪所从得异 |
指供养鱼族之施食会。渔夫对平日之杀生,为日后生菩提之荐福,或祈免于航海中遭遇灾难及受鱼族伤害作祟,故投食于海...
道信
烦恼垢六种
五种大菩提
有体施设假
来生
持种心证
彻悟
终归于空
三十四心断结成道
文殊会
次第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大藏经】解深密经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对治烦恼的好方法——信愿念佛

往生净土要不要发菩提心

五欲不能给人真正的快乐
福田殊胜的祗树给孤独园
如本法师:守口业的果报

修行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我们的业力

你认为很冤枉的事,其实没有半点不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