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五十五卷十页云:疑依六事生。一、闻不正法,二、见师邪行,三、见所信受意见差别,四、性自愚鲁,五、甚深法性,六、广大法教。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为数论二十五谛中自性谛之三德,即喜、忧、闇三德。萨埵(梵 sattva),勇健之义,其体为喜。剌阇(梵 rajas),又...(书名)五摄论之一。无性菩萨依无著之摄论作摄大乘论释,玄奘译,有十卷。...【静虑境界及佛境界不应思议】 p1380 显扬十七卷九页云:论曰:静虑者及佛二种境界中,真如及无漏性,皆不可思议。...【无我有三】 p1064 成唯识论八卷二十二页云:无我三者:一、无相无我。我相无故。二、异相无我。与妄所执我相异故...涅槃之异名。涅槃为空寂之极处,故称空际。又作实际。所谓空寂,乃远离诸法相不生不灭之寂静状态。楞伽经卷三(大一...大自在天之标帜。即雄伟之男根。为印度教湿婆派(梵 ?iva)之神体,谓诸有趣皆由此而生,故敬之。[续高僧传玄奘传...(名数)九等之仪礼也。此为印度古来所行之致敬式。西域记第二谓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譬喻)春兰秋菊,各当于时而美,以譬物之两美也。法华文句一曰:分节经文,悉是人情。兰菊各擅其美,后生不应是非...羯磨疏·诸戒受法篇:“(一、简位明制)官人者,皆谓勋品已上,流内九等文武员者。恐负天朝,可忧有责。余之散任,...资持记释云:“不犯中,唯开三宝,余无所通。”(事钞记卷二一·二六·一七)...(物名)梵语。藿香也。见翻译名义集。...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
问: 畜生道众生能直接超度往生净土吗?还是需要来生投人身后才能得到超度? 宏海法师答: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没有定...《大乘起信论》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我们的念头所建立的,这个念头就是我们的心,离开念头就没有外物,...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 皈依佛,两足尊。哪两足?智慧...
这个习字,早先它是什么意思?就是小鸟依靠树林的意思。这个小鸟常常要练习飞,它不能离开树林,等它练习得疲倦了,...中国佛教能够经得起二千多年的历史考验,并成为中华文明儒释道三大精神主流之一,其因缘虽然众多,诸如佛教文化的精...
因缘的聚合与离散,我们要接受无常变化的自然法则。 这种因缘的组合很正常,比如离散啊、欢聚啊;生啊、死啊一切存...1、不嫉妒别人。 2、看见别人得到好处,心生欢喜。 3、看见别人失去利益,起怜悯心。 4、看见别人有好的名誉,心里...
经文: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见他心智,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 在我成佛的世界当...
疑依六事生
【法相辞典】
【疑依六事生】 p1288
上篇:疑举罪事 | 下篇:境界增上 |
(术语)释迦如来之出世灭度,非实之生灭,其本身之寿量,无量无数,而为众生化益,非生现生,非灭现灭也。法华经寿...
萨埵剌阇答摩
无性摄论
静虑境界及佛境界不应思议
无我有三
空际
天根
九仪
兰菊
官人
贸钱宝戒开缘
迦算
【大藏经】【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畜生道众生能直接超度往生净土吗
大安法师:极乐世界是物质世界还是心灵世界
惟贤长老《三皈的广大意义》

对治我们的烦恼习气
中国佛教慈善事业的理论依据

世间的聚合与离散,皆应坦然面对
人缘好威望大的十种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