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集论五卷七页云:境界增上者:谓眼耳鼻舌身意根。由此增上力,色等生故。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四曼,为四种曼荼罗之略称;相,谓相状差别;大,谓周遍。为体、相、用三大之一。密教建立大、三昧耶、法、羯磨等四...(杂语)数量之名。译数十万兆。见本行集经十二。...(术语)台家盛谈即心义,真言宗则言即身义。谓即心成佛犹属理,即身成佛乃属事实也。日本弘法著有即身成佛义一卷。...(术语)佛之德号。佛如有大力之牛王也。涅槃经十八曰:人中象王,人中牛王,人中龙王,人中丈夫。...(术语)不净曰尘。不实曰妄。一切生死之境界也。明神宗续入藏经序曰:使人破尘妄之迷,以印妙圆之体。...指佛菩萨之智。三智之一。诸佛菩萨观察一切诸法寂静之实相,证得如来地之智慧;此一智慧超出凡夫、外道之世间智与声...(术语)新译曰蕴。旧译曰阴。净影之说,如大乘义章八本所谓积集名阴。阴积多法故。是与新译蕴之义同。天台之说,如...位于高句丽安市城(朝鲜平安南平壤)。又称省门寺。高句丽小兽林王二年(372)六月,前秦苻坚遣使与僧顺道往高句丽...梵名 Venuvana-vihāra。乃中印度摩揭陀国最早之佛教寺院。又称迦兰陀竹园、竹园伽蓝。为迦兰陀长者(梵 Kalandaka...五字指 (a,阿)、 (va,嚩)、 (ra,啰)、 (ha,诃)、 (kha,佉),为五大之种子。大日经卷二入真言品以“...(术语)通教共通于后之别教,圆教也。于此教利根之菩萨别圆二教之人证同样中道之理故也。...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实。然则修促共尽,小大同期,而金字丝编、缃...(龙藏本)...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
性灵不可以有无求,断常取。由无始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所以耽著有常。及闻非有非常,又转计断无,...佛教讲的三世因果的法则,是我们佛教徒最起码要认知的道理。要相信它,要接受它,这对于我们自身修行、扬善止恶非常...一、五戒十善是基本 菩萨戒,以五戒为基础,什么是戒?就是要行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要达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问:求生西方固所愿也,但我下劣凡夫,罪业深重,福善轻微,如何容易得生安养? 答:余门学道,须赖行人自力。念佛...
示法源 念佛工夫,只贵真实信心。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其体无二。次信娑婆的是苦,安养的可归,...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觉自己身边的许多人与朋友都活在过去或未来中。 一部分的人他们日日在追忆中生活,为生命中某个...明嘉靖时候的人,姓俞,名都,字良臣,他博学多才,乡试每试必高中,因为家贫,开班授徒,并与同好结文昌社,戒淫杀...
基本上佛教把众生分二类:一个叫觉悟的众生,一个叫颠倒的众生。觉悟的众生我们叫做菩萨,颠倒的众生我们叫众生。一...
境界增上
【法相辞典】
【境界增上】 p1289
上篇:疑依六事生 | 下篇:轻安唯在定有 |
又作弥陀定印。能使行者消除散乱心而入于三昧之印。结此印时,先舒左手五指,安于脐轮之前,次舒右手五指,安于左掌...
四曼相大
毗婆娑
即身
人中牛王
尘妄
出世间上上智
五阴
肖门寺
竹林精舍
五字门
通后别圆
【大藏经】正法念处经
【大藏经】【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终日在妄之性灵,即终日恒真之性灵
错综复杂的业因果报
惟贤长老《五戒、忏悔、发愿》

下劣凡夫罪业深重,如何容易得生安养

念佛工夫,只贵真实信心

活在过去或担心未来
俞良臣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