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四十二卷十三页云:云何菩萨遂求忍?当知此忍、略有八种。谓诸菩萨、于诸有苦来求索者恶逼能忍。于极凶暴上品恶业诸有情所,依法大悲不损恼忍。于诸出家犯戒者所,依法大悲不损恼忍。复有五种耐勤苦忍。谓能堪耐除遣有苦有情众苦、所有勤苦。又能堪耐求法勤苦。又能堪耐法随法行所有勤苦。又能堪耐即于彼法广为他说所有勤苦。又能堪耐于诸有情所为所作正与助伴、所有勤苦。如是八种,名遂求忍。若于有情有损恼者,由忍故离。若于有情是所求者,由忍故与。是故说此名遂求忍。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华严宗所立十重唯识之一。依事事无碍之相所成立。即理性圆融无碍,故依理所成之事,事法相入,事相别体,显了分明而...梵名 Mitra?rī。罽宾国人。被认为系贤劫出现之第七佛之圣者。又称弥妒路刀利、沙帝贝尸利、弥帝[(匕/矢)*(人/一/米...(名数)一,作法忏,向佛前披陈过罪,身口所作,一依于法度者。为灭犯戒之罪。二,取相忏,于定心而运忏悔之想,如...(名数)一段食,分分段段啮碎而食者。香味触三者为体。寻常之食物也。二触食,六识触对可爱之境而生喜乐,以长养身...法界次第云: 一、无见顶相。 四十一、随众生意和悦与语。 二、鼻高孔不现。 ...子题:五众羯磨 行事钞·集僧通局篇:“五人僧者,谓边地受戒、自恣等法。若据僧祇,舍堕忏悔,五人僧摄。谓受忏悔...(经名)一卷,唐菩提流志译。佛因有德女问,说第一义谛之理,授彼以菩提之记别。...(术语)灭尽定之异名。使六识之心心所都灭而不起,故名为灭尽定。然其加行方便,特厌受之心所与想之心所二法而务灭...凡三卷。明末清初僧隐元隆琦(1592~1673)撰,性瑫编。又作隐元和尚语录。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二册。隆琦于清顺治十一...(图像)青颈观自在菩萨心陀罗尼经曰:此青颈观自在菩萨画像法,其三面。当前正面作慈悲熙怡貌,右边作师子面,左边...禅宗五祖弘忍,住蕲州黄梅县之黄梅山,其山在县之东边,因而叫做东山,五祖之法门也称为东山之法门。...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皈命礼。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从前有个小国家,资源丰富,人口也不多,人民的生活很富足。这一年,与他们国家接壤的邻国上台了一个暴君,暴君眼馋...王阳明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曾国藩曾这样评价他: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病乃人生八苦之一,人人必然遭遇之事。既属人之所遭,所遭均属业障,业有轻重、深浅、远近之别。一个病,表面看仅仅...对于年老的人,生前应办好三件要事: 第一,少说话,多念佛,应做的事快快做成,应吩咐的事早早吩咐。不要留恋人间...在地狱、畜生、饿鬼、人、阿修罗、天等六道轮回的众生中,人们对阿修罗的认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模糊的。阿修罗的生...1.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2. 福莫大于心善。 3. 一点慈爱不但是积德的种子,亦是积福的根苗。 4. 利益一切众生,就...佛法并不是盲目的信仰,而是符合因果法则的真理,既然能得到自在的果地,必有其自在的因地。因地是什么呢?即是观。...兵小功大黄豆芽 尽管世界各国饮食文化不同,可对于吃要走向天然、健康却颇为一致。而当今世界天然、健康食物引领风...
遂求忍
【法相辞典】
【遂求忍】 p1247
上篇:遂求施 | 下篇:稠林 |
(术语)梁光宅依法华经譬喻品羊鹿牛及大白牛车之四车,而立四乘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