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灭尽定之异名。使六识之心心所都灭而不起,故名为灭尽定。然其加行方便,特厌受之心所与想之心所二法而务灭之。故从加行而名为灭受想定。唯识论七曰:“由偏厌受想亦名灭彼定。”同述记七本曰:“彼心心所灭,名灭定。恒行染污心等灭故,即此亦名灭受想定。”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禅林用语。又作抹挞、抹搭。有三义,即:(一)睡眼惺忪之状。(二)变心之意。(三)憨痴、无分晓、狼藉等之意。景德传灯...(术语)大乘戒坛也,方等者,大乘之别名。盖坛法出自诸律,律即小乘之教。小乘教中宜一一如法,稍有乖违,则令受者...全一卷。宋代法贤译。又称宿命智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系叙述释尊对阿难说,若有众生闻此宿命智陀罗尼,受持之...指真言行者之四种发心,即信心、大悲心、胜义心、大菩提心。(一)信心,又作白净信心。凡发心修行者,必先深信法性之...梵名 Vimalāksa。为魏晋时来华之罽宾国沙门。意译作无垢眼。师生性沉静,夙有大志,出家修道,不避艰辛。至龟玆弘...梵语 kāma-rāga,巴利语同。又作欲贪随眠。指欲界之贪烦恼。“有贪”之对称。即上二界(色界、无色界)之贪烦恼,...天台就佛身立色身、法门身、实相身等三种身。...(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吉州庐陵(江西吉安)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为唐宋八大...(杂语)五欲之快乐也。群疑论探要记七曰:五情快乐名为五乐,谓凡愚人贪染五境深生乐着。...(术语)戒之七聚,又曰七篇。寄归传一曰:局提法众遂广彰守七篇。...生者,谓于众同分诸行本,无今有性,假立为生。问外诸色等亦有生相,何故唯举众同分耶?答为于有情相续建立有为相故...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世间万事有缓急轻重之别,遇到灾难危急之时应取重舍轻,做紧急之事,而非目前所急的事情可以慢慢的来进行,才是聪明...
地藏菩萨是普遍加持的,但是在这个地球上的六十多亿人口,恐怕有太多人没有听过地藏菩萨名号,纵使听到名号,也生不...这个鸠摩罗什大师七岁,他看到佛钵就很高兴啊,他就过去把他举起来了,很轻易的就举起来了,他一举起来忽然动了一个...问: 弟子没有受戒前尽量按照五戒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受戒以后感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种心态是不是不好,会影响...
善男子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度脱生老病死始学发心修习禅定无相智慧者应当先观宿世所作恶业多少及以轻重若恶业多厚者...单位组织了一次旅游。快到海边时,我们见到了这样一对母子:老人年逾七旬,男子已近不惑。他们的装束很土,一辆破旧...禅的修行,目的是要让我们在生活中能够身心平安、少烦少恼, 所以学到观念、方法后,一定要经常练习,才能达此目的...一只流浪狗因为偷吃了一户人家厨房里的食物,所以被这户人家的男主人一路追打。流浪狗一路猛跑,终于摆脱了那人的追...
灭受想定
【佛学大辞典】
上篇:灭定 | 下篇:灭相 |
禅林伽蓝、土地守护神之一。为从属于土地神之神名,掌簿录,判定好恶。此神之由来,可能系由阎罗王记识名籍之说,或...
末达
方等戒坛
宿命智陀罗尼经
四种发心
卑摩罗叉
欲贪
法门身
欧阳修
五乐
七篇
生
【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估客驼尸

不至心念圣号,是不是就没有功德
大安法师:万法唯心
如何让自己持戒更圆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