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卷。宋代法贤译。又称宿命智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系叙述释尊对阿难说,若有众生闻此宿命智陀罗尼,受持之,可灭极重罪业;终身不断受持者,可知七俱胝劫间之前生事。继之列举陀罗尼文。 p4510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思惟】 p0851 瑜伽三十七卷二十三页云:思惟者:谓居远离,乐思惟法,推度其义,解了决定。 二解 瑜伽八...密宗诸尊的称号,如不动明王是。明代表智慧,这些明王为化度恶神恶鬼,有的现忿怒身相,以智慧力去催伏魔障。...全一卷。又作湛然禅师慨古录。明代曹洞宗僧湛然圆澄(1581~1626)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圆澄慨叹当时禅林规矩...(术语)法相宗所立。一切万有,唯识所变,而非有非空之中道也。遍计所执者,以情有故为非空,以理无故为非有,依他...(术语)诸佛为以方便力,化处处有缘之众生,分身于十方,而现成佛之相也。法华经见宝塔品为集释迦如来之分身,说三...【善守诸根四苦解脱得四种喜】 p1150 瑜伽九十一卷五页云:复次善修梵行、于诸蕴处我我所见已永断者,若为损身乃至...梵语 pacamakāra。又作五摩事。与性(梵 ?akti)合一,为获得究竟大乐之媒介之五种象征物,即酒(梵 madya)、肉(...(一)凡三卷。东晋庐山慧远(334~416)问,鸠摩罗什(344~413)答。又称大乘大义章、鸠摩罗什法师大义、法问大义、...(故事)有四说,一从佛学。五分律三曰:时世尊受诸大声闻与阿耨达龙王之请,调达未得神通,不能俱去,羞耻从佛,愿...梵语 mārga dharma-jāna。八智之一,十六心之一。即观欲界之道谛而证得之无漏智。又断除迷于道谛之见惑之智,亦称...(术语)法衣材体之义。即作三衣等之品质也。四分律六许粪扫衣及十种之衣,即憍赊耶衣,劫贝衣,钦婆罗衣,刍摩衣,...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曾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之中...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
首先四念处是非常重要的,四念处,就是四种,念是什么?念是指我们能观察的智慧。处,是指所观察的境,就叫以智观境...修念佛法门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信心,第二是愿心,第三则是精进念佛行。 一、信 修行佛教任何一种法门首先都要强...问: 《无量寿经》说: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这句话怎么理解?难道在这个世间受个八关斋戒,参...给遗弃你的人报恩吧,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 给伤害你的人报恩吧,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态。 给欺骗你的人报恩吧,因...
曾国藩是春秋战国时代曾子的七十世孙。他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他因为在...佛在印度罗阅祗竹园中传法时,有一位国王,名叫摩达王。 此时,摩达王正准备出兵征讨,在国内招兵买马,征百万人民...问: 佛法大意将某人绝食7天就见到阿弥陀佛,能否仿效? 大安法师答: 千万别去仿效。所谓的打饿七,是无利益的苦行...
《阿毗昙论》讲人有八种德能: 第一, 人聪明。你看人能有语言的交流,有符号,你看这么多尖端科学的产生,这么复杂...
宿命智陀罗尼经
【佛光大辞典】
上篇:宿命 | 下篇:宿食 |
【五处观察所归乃可归依】 p0289 瑜伽六十四卷一页云:谓由五处观察所归,乃可归依?一、由身业清净故。二、由语业...
思惟
明王
慨古录
唯识中道
分身
善守诸根四苦解脱得四种喜
五摩字
大乘义章
提婆为利养学神通
道法智
衣体
【大藏经】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
圣严法师《修行念佛法门的三资粮:信、愿、行》
为什么在娑婆世界修行一日胜过极乐世界修行百年
生活在报恩的世界里

曾国藩的人生六戒
起心动念也能造业
可以打饿七来见佛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