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法相宗所立。一切万有,唯识所变,而非有非空之中道也。遍计所执者,以情有故为非空,以理无故为非有,依他起性者,以非有故为空,以似有故为有,圆成实性者,以真空故为非有,以妙有故为非空。就此一法上而论,非有非空之二义并存,是称一法中道。今三性对望而论,现于虚妄认识上之一切万法(即遍计所执之法)悉为虚妄之影像,而非实有之法,情有理无也。然自实之种子变现之依他起诸法,假令非常住实在而不可谓为无,如幻假有也。圆成实性之真如,真空妙有,其体空寂,真实圆满之实在也。一切诸法皆具此三性,故空有不可不断,是非有非空之中道也。此为三性对望之中道。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杂名)用此药,则能隐身,不触他人之目云。为印度之仙法,谓之隐形药。龙树菩萨传曰:四人相亲,莫逆于心,俱至术...Qingjingdaolun 研究上座部佛教思想和教理的重要论书。觉音著。约成书于5世纪,被誉为三藏典籍和义疏的精要。据...行事钞·讣请设则篇:“萨婆多,要食后说法有四益:一、为消信施故;二、为报恩故;三、令生欢喜心,善根成就故;四...(术语)Sthūlātyaya,梵语与偷兰遮同。译作重罪。优婆离问经曰:土罗遮,重罪也。...梵名 ?rī-mahāsajvarodaya-tantrarāja,略作 Sajvarodayatantra。此怛特罗一向被认为系注解 Sajvara 系怛特罗群...(687~763)唐代僧。又称过海大师、唐大和尚。乃日本律宗之始祖。广陵江阳(江苏江都)人,俗姓淳于。早岁出家学律...(术语)八苦之一,求物而不能得之苦也。涅槃经十二曰:何等名为求不得苦?求不得苦,复有二种:一者所悕望处,求不...(术语)五力之一。言智慧有能除烦恼之力用也。...(术语)三种无表色之一。谓律仪即非善戒,不律仪即非恶戒之非戒律的善恶之无表色也。律仪为极善,不律仪为极恶,其...【远离展转斗诤圆满六种】 p1259 瑜伽一百卷六页云:远离展转斗诤圆满,略有六种。谓离六种斗诤根故。此中六种斗诤...因明用语。又作圣教量、声量、正教量。三量之一,四量之一。即于因明论式中,随顺圣贤所说之言教,依此而量知其义。...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玄堂,正觉之实称,众经之渊镜,万流之宗极。其为体也,妙存有...梵网经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万行起于深信之宅。是以天竺法师鸠摩罗什,诵持此品以为心首。...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在凡夫地,谁无烦恼。须于平时预先提防,自然遇境逢缘,不至卒发。纵发,亦能顿起觉照,令其消灭。起烦恼境,不一而...
什么叫皈依?就是:必须要空掉自我! 我们能够往生,是阿弥陀佛的摄受,所以你要相信你自己做不到。 为什么要这样思...
临终助念是件好事,好事要好办,要按印祖撰述的《临终三大要》及鉴定的《饬终津梁》中讲的助念规则,如理如法地去做...问: 怎样理解感应道交? 大安法师答: 感应道交是净土法门的重要特质。感,是从凡夫众生的层面来看,净业行人信愿...
念佛的功夫来自于不断的熏习。如果不念佛,我们每天的起心动念都是五欲六尘、都是人我是非,都是熏习了六道轮回的种...
假设我们以这一念凡夫的心去观察,我们只是就着它的一部分,偏重一部分来说明。我们这一念心有可能是有,它有它的正...
现在这个社会,寿终正寝也办不到了;当然,最好是无疾而终。有几个朋友的长辈,晚上吃饭,跟儿女还在谈笑,自己一边...
在《悲华经》里,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都在一尊佛面前,同时发愿修行过,当时大家都是王子,都是师兄弟。一个发心在...
唯识中道
【佛学大辞典】
上篇:唯识心定 | 下篇:唯识法师 |
佛应舍利弗之问而说东方八佛名号,谓闻者若受持读诵则不退菩提。八佛即:(一)东方难降伏世界之善说称功德如来,(二...
翳身药
清净道论(Visuddhimagga)
食后说法有四益
土罗遮
三跋罗陀耶怛特罗
鉴真
求不得苦
慧力
非律仪非不律仪
远离展转斗诤圆满六种
至教量
【大藏经】大般涅槃经
【大藏经】梵网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如何根治烦恼习气

【推荐】净土宗的思考,永远要把功德归于佛陀

临终助念要避免「瞎张罗」
怎样理解感应道交

使生疏的佛号变熟悉

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包容缺点

人生的境界,有四个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