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一段食,分分段段啮碎而食者。香味触三者为体。寻常之食物也。二触食,六识触对可爱之境而生喜乐,以长养身心者。如眼之于美色乃至身之于软滑是也。三思食,意识思好事而生乐,资益诸根者。四识食,地狱之众生及无色界之有情等,以识资持命根者(已上四种为世间食)。五禅悦食,修行之人得禅定之乐能养诸根者。六法喜食,修法之人闻法生欢喜,资慧命养身心者。七愿食,修行之人发誓愿而持身,修万行者。八念食,修行之人常念出世之善根,而不忘以资益慧命者。九解脱食,修行之人终得涅槃之乐而长养身心者,见增一阿含经四十一。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常定一境修习不净】 p1012 瑜伽十七卷十三页云:云何常定一境修习不净?谓如有一、先以巧便、取于贤善三摩地相。...因明用语。极成者,至极成就之意。因明论式中,所立之宗(命题),不为立(立论者)敌(问难者)所共许(共同承认)...(术语)般若部之经。以说诸法皆空之旨,故曰空经。法鼓经下曰:佛告迦叶:一切空经是有余说。...丛林中掌理葬仪之职称。执掌该类事宜之僧人,分为主丧、丧司二职。主丧又称丧主,为治丧事宜之总负责者,指挥一切有...中尊是阿弥陀佛,左胁是观世音菩萨,右胁是大势至菩萨。...四谛的十六行相,简称十六行,又叫做十六谛观,即苦法智忍等十六种观法。...(地名)善见律六曰:时毗舍离王,将诸妓女,入山游戏。王时疲倦,眠一树下。伎女左右,四散走戏。时树下窟中,有大...系中论卷一所用以推证诸法不生不可得之四句。即以自因、他因、共因、无因等四句推捡有为法,以证诸法之不生不可得之...子题:五长戒 戒本疏·三十舍堕法:“(一、双持犯)三十戒中,九是作持,止便成犯。如长衣、月望、长钵、长药、急...伊师迦,梵语 isīka。意译为虎鬓、苇草、蔺草。属芦科之草名。外表虽柔,内部实坚,极不容易枯死。故取以比喻永不...【诸无为法无无为相】 p1358 大毗婆沙论三十九卷十三页云:问:如有为法,有有为相;无为、亦有无为相耶?设尔;何...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都市中,有小资阶层。小资者,小资产阶级也。 生活上,刚刚脱贫,但还没达到有产阶级,没有很大的支付能力,但又向...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 这个地方是讲到你离开极乐世界以后,你未来的果报是...
检验出离心 佛说死无常,死来无定期。若已经得到人身,而不听闻修习佛法、精进断恶修善,就如同到了宝山空手而归一...
我们怎么面对时间和精神?世间最可珍重的莫过于精神,就是我们做什么事一定要有精神,精神也就是我们生命的能量。世...
《金刚经》主要是教授我们,让我们明白佛的道理不是一般的道理。见性,见性成佛,跟那个理具成佛不一样。每个众生都...
初学菩萨他在修学善根,是有所不足的,因为时间有限,功德无量。以短暂的时间追求无量的功德,到最后一事无成,所以...
问: 供佛时为什么要选择最好的供具和供品呢?为什么供养佛菩萨,不能有悭吝之心呢? 答: 若以香花灯烛供养佛菩萨...
娑婆安乐的果报,在经典上讲一个譬喻:譬如美食,夹杂毒药,初虽美味,终成大患。 我们也承认娑婆世界有一些安乐的...
九种食
【佛学大辞典】
上篇:肉食十过 | 下篇:出世五食 |
【有恩者】 p0539 瑜伽八十三卷二页云:若非眷属而施恩惠,名有恩者。 二解 如四种所施中说。...
常定一境修习不净
不极成
空经
典丧
弥陀三尊
十六行
迦兰陀村
四句推捡
舍堕持犯方轨
伊师迦草
诸无为法无无为相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勿做「小资」学佛者

到了极乐世界后,绝不可能再堕三恶道

怎样检验出离心及出离三界火宅

【推荐】光阴不虚度、精神不浪用

《金刚经》让你悟理见性

有胸量的菩萨,才能招感广大的福德

为什么供养佛菩萨,不能有悭吝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