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谛的十六行相,简称十六行,又叫做十六谛观,即苦法智忍等十六种观法。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邪慢】 七慢之一,于慢上起邪见,自身没有德行,却妄称有德行,即成就恶行,恃恶高举。甚至于不信因果,毁谤三宝...(经名)一卷,元魏佛陀扇多译。说比丘敬法敬师之仪则。...(术语)第一义之真理非从他得而自证悟者,谓之自证。演密钞二曰:言自证者,但是佛自证,不从他得也。...(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佛在香醉山为五髻乾闼婆王说多罗菩萨之咒,及颂持者得生于极乐国。...人寿由最初的八万四千岁起,每过一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止,再由十岁起每过一百年增一岁,增至原来的八万四千岁,这...全一卷。隋朝吉藏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本书系以三论宗义为主而解说涅槃经之大纲,全书分六门:(一)大意,(二...唐代禅宗尼师。俗姓刘。法名、生卒年、籍贯均不详。以机锋峻峭之故,世称刘铁磨。于距潭州沩山十里处结一小庵,参谒...(一)位于江苏江宁府上元县之南。又作牛首山、天阙、仙窟山。高四四八公尺,周围约二十七公里。以双峰对峙,宛如牛角...梵语中,二语连续时产生声韵上之变化,称为连声法(梵 sandhi)。即一语之尾为母音,与次一同种类母音相会则为长母...(流派)原为天台宗之本名。因彼宗以法华经为本经故也。...指忏悔时应发露之七种心,即:(一)生大惭愧心,惭愧我与释迦如来同为凡夫,今世尊成佛已历多劫,我犹轮转生死,无有...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 时,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
退一步风平浪静,让一步海阔天空。古人劝我们要精进,这精进,有前进的意思,也有适时后退的意思。如此,对我们有诸...
问:在世俗中,佛弟子该如何看待争取呢?是应该什么都不争不要,遇到别人争抢一味退让,视为吃亏是福吗?那这会不会...
原文: 人之少年,最难制者为情欲。今之世道,专以导欲诲淫为目的。汝等虽有祖上阴德,不至大有逾越,然须战兢自守...
假设我们用攀缘、迷惑的心,来面对五阴魔境,这个过失是非常严重: 迷则成失 【若不明悟,被阴所迷,则汝阿难必为魔...
我们现代人在身体上下的功夫最多,生活里面对身体下的功夫最多,一打开电视,那些营养品、养颜液等针对身体的广告也...
池草师兄出生于中医世家,几代人在行医过程中,记录下不少医案,偶尔也记述一些在行医过程中碰到的因果故事。其中一...
《华严经》说,一念瞋心起,火烧功德林,百万障门开。这个本来好不容易修点戒、定,积累了一点东西积累了一点福德、...提婆达多虽已随佛出家,仍不改嫉妒及喜好名闻利养的恶习,虽然能够读诵的经典不可胜数,却无法免除堕入阿鼻地狱的罪...
十六行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十四根 | 下篇:十六观 |
(杂语)禅林集众作务曰普请。僧史略上曰:共作者,谓之普请。传灯录禅门规式曰:行普请之法,上下均力也。【又】但...
邪慢
正恭敬经
自证
圣多罗菩萨经
一小劫
涅槃经游意
刘铁磨
牛头山
悉昙连声
法华宗
七种忏悔心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大乘起信论

有时需要以退为进

在世俗中,佛弟子该如何看待争取呢

人在少年,最难克制的是情欲

破戒跟着魔的差别

观身不净 奉献身心

老中医所遇的因果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