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扬二卷十七页云:无相行者:谓即于诸行中,众生无我性可得;及诸相中,世俗分别法无性可得;及于灭中灭静妙离行。又云:缘智无相道,作道如行出行,此亦是无相行。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乃法性宗、法相宗二宗宗义差异之一。法相宗以五性各别(有不成佛之众生)为了义,而以一性皆成(一切众生皆具正因佛...(术语) oṁ A Hūṁ三个种子各别项解。以此三字书于木佛之三处。安像三昧仪经曰:诵此真言已,复想如来如真实身诸...阿赖耶识十八名之一。因阿赖耶识为诸识之根本,故有此称。[成唯识论了义灯卷四本](参阅“阿赖耶识”3676) p413...(杂名)禅林之称。首座之异名。...Piluzang 越南佛教灭喜禅派(又称南方派)创始人。其名意译为灭喜。南天竺人,出身婆罗门,曾周游印度,学习和...梵名 Sudāya 或 Sudāna,巴利名 Sudāyi。佛陀弟子,为古印度舍卫国王旃陀越之子。又作须陀、须陀那。意译善施。...(人名)宋杭州契嵩,字仲灵,号潜子,宋仁宗赐明教大师之号。见五灯会元。...【欲界受】 p0984 法蕴足论九卷十一页云:云何欲界受?谓欲界作意相应诸受,乃至受所摄;是名欲界受。...因明用语。谓四种不能成立之过失。又称四不证过。在因明宗(命题)、因(理由)、喻(譬喻)三支作法中,为“因”十...【依界差别观趣入四念住】 p0773 瑜伽三十二卷十六页云:若于自身各别诸界、而起胜解;是名于内诸念住中住彼循...梵名 Varunānī。又称龙王妃。为密教十二天中水天之后。于密教各曼荼罗中,水天与水天后、水天眷属及妃眷属每相混...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普贤行愿品...问: 我是一位忠实的佛教信仰者,自认为能想开、放下。看看:上敬下和,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但...由艺术家入佛的弘一大师,把佛道修行和艺术生活集合起来,更见出他的人生境界。有一天,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前来拜访...
出尘 广钦老和尚生在清朝末年,从小身世坎坷,四岁的时候因为家里穷困被亲生父母卖给养父母,养母信佛,所以从小跟...从前有一位高僧,名叫金碧峰,他有很深的禅定功夫。 有一天,皇帝送他一个紫金钵。他心里非常高兴欢喜,于是对钵起...
在2005年秋季的一天,有两个失落的少年在加州的一个林场里玩,恶作剧地点燃了那片丛林,他们想象着消防警察们灭火时...
梁云娣老居士,是江苏省宜兴市新街百合村人,于二〇二〇年五月十六日(农历四月二十四)八点四十五分,在佛号中安详...朱子治家格言上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目的就是要让我们懂得感恩和节俭。时时怀...
「念佛之人,虽观如来相好,而不生爱着之心;于无念中,常念彼佛,是名起随念心」。这是时时刻刻都能生得起念佛的念...
无相行
【法相辞典】
【无相行】 p1055
上篇:无生智 | 下篇:无垢识 |
(名数)佛地论七,立法性土、受用土、变化土,如其次第,以为法性身、受用身、变化身之住处。此中法性土为理土,而...
一性五性异
唵阿吽
根识
禅头
毗尼多流支(Vinitaruci ?~594)
苏陀夷
明教
欲界受
四不成过
依界差别观趣入四念住
水天后
【大藏经】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失去自我立场与观点这样可取吗
咸淡有味

当代高僧广钦老和尚
紫金钵

宽容是一种拯救

梁云娣老居士往生记
感恩带来富裕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