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八十三卷七页云:常舒手者:殷重广施故。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谓于虚诳语。不深厌患。不远不离。安住成就。如是名为有虚诳语者。...【善修念住】 p1141 瑜伽九十七卷二十三页云:复次有诸苾刍、于三对治,得随所欲;得无艰难;得无阻碍。谓无常想,...(人名)佛灭后大阿罗汉有大悲心常悲三途之众生而啼泣,故名泪堕尊者。观经玄义分传通记一曰:泪堕尊者,悲三途众生...云何为悲?谓有一类。作是思惟。愿诸有情。皆得离苦。彼依出家。或依远离。由思择力。内所发起。色界定善。诸悲悲性...云何现在?几是现在?为何义故观现在耶?谓自相已生未灭故,因果受用未受用故,染净现前故,能显过去未来相故,作用...(术语)又作沤和拘舍罗,译曰善巧方便。十波罗蜜中,第七波罗蜜之名,出于可洪音义二。...五教十宗,是贤首宗的教相判释。贤首宗人为表明自宗在佛教当中的位置,依自宗的宗义把释迦如来一代所说的教法分别判...梵语 parinirvāti 或 parinirvāyati,巴利语 parinibbāti 或 parinibbāyati。入灭度、入寂灭之略称。或译为入涅...(术语)从死相而验知未来之果也。出瑜伽论。...(行事)Aśvajmedha-yaa,译曰马宝祀。国王之大祭也。大集经五十注曰:阿湿婆者,齐云马也。迷陀者宝柱也,耶若者...云何建立处?谓十色界即十色处,七识界即意处,法界即法处。 由此道理诸蕴界处三法所摄,谓色蕴法界及与意处,由色...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
已是第二次来灵岩山寺,对这里的一切还记忆犹新。上次来时是春日,此刻已是暮秋,花开花落,一年半的时光倏然而过,...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我们看这个名称,在佛的层面是他无相,当然没有名字之相,所以任何一尊佛施设一个...问: 寺庙里面所做的佛事,如超度、还寿生、打吉祥还债等是否如法?我们是否可以做? 大安法师答: 什么叫佛事?佛...
学统 唯识宗,又称法相宗。说明万法唯识所显及分析诸法相状。 佛灭后九百年顷,弥勒菩萨应无著之请,说了《瑜伽师地...
一切法都是依因缘和合而生,缘散而灭,相对的,彼此相互依存,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成佛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为什么成佛要经历这么久呢?因为有退转。就拿现在的众生来讲,在修学路上,往往会遇到两...问: 如何断除烦恼、无明和妄想? 慧律法师答: 师父没有办法来到你心中,要不然,我就拿把剪刀把你的无明剪掉,这...佛教把我们的心归纳为肉团、缘虑、集起、含藏、真如五种。因为我们的心是这么的复杂,而且心的问题又是如此之多。所...
常舒手
【法相辞典】
【常舒手】 p1011
上篇:唯是一乘 | 下篇:常守尸罗 |
(术语)见与非见之并称。见为显相,谓易见易知也;非见为深玄,谓难见难知也。大日经第三悉地出现品所谓:等同虚空...
有虚诳语者
善修念住
泪堕尊者
悲
现在
优婆憍舍罗
五教十宗
入灭
验来果
阿湿婆迷陀耶若
蕴界处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朝灵岩,思法语,沐祖恩

我们能听闻这部经,要感恩释迦牟尼佛
还寿生、打吉祥还债等是否如法

各宗要略——唯识宗

无我浅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