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八十七卷二十三页云:复次于欲界中诸行流转初中后位,当知略有三种密苦。一者、生时为其胎藏所覆障故;有覆障苦。二者、生已,处婴稚位,多疾病苦。三者、衰耄,诸根成熟,有老死苦。又彼诸行,流转生起,初中后灭,当知即是三种苦灭。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杂语)四大洲也。金轮圣王领四大洲。法华经序品曰:威德自在各领四天下。...禅林用语。光荣随伴之义。又作光膺、光据。于法会之际,伴随首座而列席者。禅苑清规卷三(卍续一一一·四四七下):...(术语)梵云阿波陀那Avadāna,以了知之法,显未了知之法也。法华文句五曰:譬者比况也,喻者晓训也。托此比彼,寄...佛性佛者觉悟也,一切众生,皆有觉悟之性,名为佛性。性者不改之义也,通因果而不改自体是云性。 二佛性 一...(术语)于心中分别思惟之思业而现行为言语之谓也。...佛法,指佛所具足之五智、三十七智等智,此智系识大(第六大)之智德;真如,指佛所证之理,此理系地水火风空等前五...【波罗夷】 僧祗义当极恶。三意释之:一者退没,由犯此戒,道果无分故;二者不共住,非但失道而已,不得于说戒...梵语 deva-loka。音译作提婆。与天上、天有、天趣、天道、天界、天上界等同义。指在迷界之五趣及六趣中,最高最胜之...【断究竟】 p1416 瑜伽一百卷二十二页云:断究竟者:谓遍究竟诸烦恼断。由彼断故;圆满究竟证心解脱及慧解脱。...梵名 Gopa。(一)为佛陀入灭后百年顷,出世于印度之阿罗汉。称为瞿波阿罗汉(梵 Gopārhat)。著有圣教要实论,提倡...唐代僧。籍贯、年寿不详。博闻强记,深谙音韵文字训诂之学。唐贞观十九年(645),玄奘自西域归来,成立译场,师亦...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观经玄义分卷第一 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 道俗时众等, 各发无上心, 生死甚难厌, 佛法复难欣, 共发金刚...(印光大师校印本)...
有一首偈说: 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瞋心。 生气、瞋恨,就像我们心中的一把火,它能够将我们...娑婆争斗似屠场,生命如草如牛羊。 大悲能息嗔恚念,相敬相爱乐安康。 冤家何一不是亲,只缘肉眼障蔽深。 大悲能开...
现在,人们四处求功德,似乎总是会于往返的路程间在巴蓬寺短暂逗留。有些人行色匆匆,我甚至连和他们见面说话的机会...拜忏,又称为礼忏,就是礼拜诸佛菩萨,忏悔自己的一切罪业。 凡夫的言语行动,如果加以深切仔细考察,可以说经常都...
离相是谈空,离一切相,当下是要即一切法的。宗门下的人常常讲即心即佛。什么叫即心即佛?其实一心念佛就在即心即佛...
人未有不为自身及与子孙谋者,而谋之之道,固宜参详。若为众为公,则其福泽绵长。为己为私,便如春露秋霜。倘或加以...
自己的修持以心地清净为最重要,处世接物以言语谨慎为第一。 清心是保持内心恬静,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杂念的...
这个息灭贪瞋痴,它很重要的,诸位要有一个很正确的观念。 譬如说:我右手边这个念南无阿弥陀佛,可是,因为他心法...
欲界诸行有三种密苦
【法相辞典】
【欲界诸行有三种密苦】 p0990
上篇:欲界无学 | 下篇:欲定其心不求教授戒 |
【杀生异熟果】 p1006 瑜伽六十卷五页云:复次若于杀生,亲近、数习、多所作故;生那落迦。是名杀生异熟果。...
四天下
光伴
譬喻
佛性(二)
思已业
佛法真如
波罗夷
天
断究竟
瞿波
玄应
【大藏经】吉祥经
【大藏经】观无量寿佛经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天下第一大傻瓜
大悲赞

祈求功德不如寻求断恶之道
圣严法师《拜忏做什么?》

一心念佛就在即心即佛

如何为儿孙谋划久远的福利

修持以净心为要,处世以慎言为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