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人名)韶州云门山文偃禅师,姑苏嘉兴人,姓张氏,嗣雪峰。南汉主晟归依之,赐匡真禅师之号。乾和七年己酉岁示寂。...【受支】 十二因缘的第七支。以触为缘而生起。儿童年龄渐长,智识渐开,有了分别心,这时对外境已不再是直觉的触,...(地名)迦叶入定之鸡足山也。因而复以名迦叶。兴禅护国论序曰:鹫峰回面,鸡岭笑颜。...(一)指大涅槃所具之三种德相,即:法身、般若、解脱三者。依南本涅槃经卷二载,三德犹如伊字三点(悉昙伊字为)或摩...(术语)由星宿之法定吉日良辰,为印度之古法,宿曜经,摩登伽经,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等详说之。大日经疏四曰:良...缘觉乘行人所观察的十种项目,即蕴善巧(五蕴)、处善巧(十二处)、界善巧(十八界)、缘起善巧(十二因缘)、处非...梵语 sijhāsana。又作师子床、狮子座、猊座。原指释迦牟尼之座席。佛为人中狮子,故佛所坐之处(床、地等),总称...(1610~1695)明末清初临济宗僧。四川内江人,俗姓李。字丈雪。礼古字山清然出家。读法华经(大九·九上):“乃至...北魏僧。赵郡(河北赵县)人。年四十始出家。戒行精至,开演经典。北魏皇始(396~397)年中,受太祖之诏赴京,后任...比喻修学佛道。学佛道之人,于佛所言说者,无不信服悦顺;犹如食蜜,中边皆甘美。[四十二章经] p4001...(修法)设五处坛场而祈念佛眼尊所变之金轮佛顶尊法也。金轮佛顶,有大日所变、释迦所变、佛眼所变之三种。佛眼所变...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1. 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要么辞职不干,要么就闭嘴不言。初出茅庐,往往眼高手低,心高气傲,大事做不了,小事...
大家要注意,不能看到《观经》中的下三品往生说,反正造了恶业,临终十声乃至一声都能往生,那我就放心了,我就可以...
因智慧能断疑故。 这智慧不是说我们高考能考一个很好的分数,记忆力很强,这个反应很快等等,这都是世智辩聪,只是...
《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应如是住,如...从前有个人,赶了很远的路,又累又渴,正好看见一个木桶中有清亮净洁的流水,便俯身大喝特喝。 等到他喝够了,便拱...
大迦叶尊者勤修苦行,常乐闲居寂静,诸根淳熟,降伏诸欲,有大慈悲心;其少欲寂静的尊贵德行,往来大众皆悉知晓,广...
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虚空非大,心王为大;金刚非坚,愿力最坚。讲得太好了,心力...一个经营书报亭的人因为生意越来越差而万分沮丧。他不自觉地走到近郊的一座寺庙。据说寺里的明镜长老是个颇有些见识...
苾刍律仪六不应授
【法相辞典】
【苾刍律仪六不应授】 p0875 瑜伽五十三卷九页云:问:由几因缘,虽乐欲受苾刍律仪;而不应授?答:苾刍律仪、略由六因。一、意乐损害,二、依止损害,三、男形损害,四、白法损害,五、系属于他,六、为护他故。若有为王之所逼录,或为强贼之所逼录,或为债主之所逼迫,或由怖畏之所逼迫,或畏不活,彼如是思:我处居家,难可存活;是诸苾刍、活命甚易,我今应往苾刍众中,诈现自身、与彼同法,易当活命。彼由如是谄诈意乐,既出家已;虽怀恐怖,守护奉行随一学处,勿诸苾刍与我同止,知我犯戒,便当驱摈;然彼意乐,被损害故;不名出家受具足戒。如是名为意乐损害。若复有人、作如是思:我处居家,难可活命;要当出家,方易存济。如诸苾刍所修梵行,我亦如是;乃至命终,当修梵行。如是出家者,不名意乐损害。虽非纯净;非不说名出家受具。若有身带痈肿等疾,如遮法中所说病状;如是名为依止损害。由彼依止,被损害故;虽复出家;然无力能,供事师长。彼由如是无力能故;所受师长同梵行者供事之业,及受纯信施主衣服饮食等净信施物,此之二种净信所施,彼极难消,不应受用。令彼退减诸善法故。是故依止被损害者,不应出家受具足戒。若扇搋迦及半释迦,名男形损害。不应出家受具足戒,当知因缘如前已说。又半释迦略有三种。一、全分半释迦,二、一分半释迦,三、损害半释迦。若有生便不成男根;是名全分半释迦。若有半月起男势用;或有被他于己为过,或复见他行非梵行,男势方起;是名一分半释迦。若被刀等之所损害,或为病药若火咒等之所损害,先得男根,今被断坏。既断坏已;男势不转。是名损害半释迦。初半释迦,名半释迦,亦扇搋迦。第二唯半释迦,非扇搋迦,第三若不被他于己为过,唯扇搋迦,非半释迦。若有被他于己为过;名半释迦,亦扇搋迦。若造无间业,污苾刍尼,外道贼住,若别异住,若不共住;是名白法损害。不应为授具足戒。所以者何?彼由上品无惭无愧,极垢染法,令惭愧等所有白法,极成劣薄。若诸王臣若王所恶,若有造作王不宜业,若被债主之所拘执,若他仆隶,若他劫引,若他所得,若有诤讼,若为父母所不开许;是名系属于他。不应为授具戒。若变化者,为护他故;不应为授具戒。所以者何?或有龙等,为受法故;自化己身为苾刍像,求受具戒。若便为彼授具戒者;彼睡眠时,便复本形。既睡悟已;作苾刍像假想苾刍。若守园者,若近事男,率尔往趣,见彼身形如是变已;便于一切真苾刍所、起憎恶心。谓诸苾刍、皆非人类。谁能敬事施彼衣食。勿令他人得此恶见;是故为随护他,不应为彼授具足戒。由此六因,不应授彼苾刍律仪。又除阙减能作羯磨阿遮利耶,邬波柁耶,住清净戒圆满僧众。
上篇:苾刍投崖证果处 | 下篇:后后所有希求 |
【四智心品】 p0444 成唯识论十卷八页云:云何四智相应心品?一、大圆镜智相应心品。谓此心品,离诸分别。所缘,行...
云门
受支
鸡岭
三德
吉日良辰
十善巧
师子座
通醉
法果
食蜜
佛眼金轮五坛法
【大藏经】解深密经
【大藏经】【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大藏经】早课(朝时课诵)
迷茫时就读读这8句话

【推荐】往生净土不能存侥幸心理

智慧与禅定者易生净土

一切修法都是修心
水别再来了

常行少欲的大迦叶尊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