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杂语)唐中宗景龙初,诏天下试童行经义无滞者,度之使为僧。试经度僧自此始。见佛祖统纪五十一。...(Pajāb)即印度五河地方之音译。印度河之支流中,有五支流流经该地。太古之时,亚利安人南下入侵此地,并定居于此...【退法阿罗汉】 p0913 显扬三卷十二页云:一、退法。谓成就如是软根;若思自害,不思自害;若放逸,若不放逸;...【世亲】 世亲又名天亲,梵名Vasabandhu,音译婆薮槃豆,是无著的异母弟,生卒年代约在公元三八Ο至四八Ο年间。陈...(物名)清制。王大臣薨。赐陀罗经被。被以白绫为之。上印藏文佛经。字作金色。...【摄取摄受】 p1459 瑜伽四十八卷二十七页云:云何菩萨于诸有情摄取摄受?谓诸菩萨、正御徒众。当知是名略说菩萨于...【刺阇】 p0832 此数论外道三德之一。唯识述记四卷二十一页云:梵云刺阇,此名为微。牛毛尘等,皆名刺阇。亦名...原是佛教徒忏悔罪愆的仪则和行法。起于东晋道安、慧远、宋、齐、梁、陈亦颇流行,特别是梁、陈之际,忏法繁兴。梁武...【有执受】 即是有感觉的意思。亦即被心、心所法所执持的众生之身体。反之,则称无执受、非执受。俱舍宗认为有生命...羯吒布怛那,梵语 kata-pūtana。又作迦吒富单那鬼、迦吒布单那鬼。意译作奇臭鬼、极丑鬼。古印度认为刹帝利种若有...(人名)宋沙门契嵩于永安山之精舍作正宗记。见五灯会元十五。...(印光大师校印版本)...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净土十疑论...
《法苑珠林》记载着一个故事。 说在唐朝武德年间,在大宁的地方,有一个叫贺永兴的人,因为邻家的牛践踏了他田里的...
释尊一代时教,所说一切诸法,皆为彻底解除吾人生死大患,亲证如来本地风光。法门计有八万四千,悉为对症施药。又诸...
有白昼就必定有黑夜,所以就必须要为黑夜的到来作准备;有夏天的暑热就一定会有冬天的寒冷,所以就一定要为冬天的寒...
身为一个法师,我知道诸位不容易,你们在生活当中,你要工作,有家庭、有休闲,压力很大。但是我告诉大家你别无选择...
这个娑婆阎浮提世界,就叫堪忍。忍什么呢?忍苦,就是苦难的世界。这个世界众生能忍受苦。那他受了报了,他不忍也不...有两个孩子从家中偷了一些水果和奶制品,跑到野外去玩。那时还没有保存食物的方法,看着吃剩的食物在阳光下坏掉,他...
唐朝末年的高僧诚慧,是山西灵丘李氏之子。本来他的双亲没有子嗣,三度往五台山祈愿求子,于是感得了身孕,生下了他...五祖把六祖下放到厨房去,整天在磨面,只是不停的劳动、闻法、听法压根就没他的份。六祖那个时候还没有出家,是个在...
受支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受支】十二因缘的第七支。以触为缘而生起。儿童年龄渐长,智识渐开,有了分别心,这时对外境已不再是直觉的触,而有了苦乐、爱憎的感受。若以现代观念诠释受支,受是身心感受,此感受以触为缘──由六根与六境的接触而产生。受在经典中有三受、五受之说,谓苦、乐、舍三者为前五识(生理上的)的感受;而忧、喜二者为第六识(心理上)的感受。事实上,前五识触外境,仍待五俱意识的了别,所以全是心理上的感受。感受是主观的判断,所以是感情的,而非理智的。由受而有爱与取的生起,可见爱与取的基础是错误的。
上篇:果报 | 下篇:受心所 |
【有过去色有未来色有现在色】 p0562 瑜伽六卷七页云:复虽说言:有过去色,有未来色,有现在色,如是乃至识亦...
试经度僧
旁遮普
退法阿罗汉
世亲
陀罗经被
摄取摄受
刺阇
忏法
有执受
羯吒布怛那鬼
永安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牛舌与哑巴

持名念佛一法,事则至简至易,理则至深至妙

我们怎么去为死亡做准备

你自己不觉悟,谁拿你都没有办法

娑婆世界是苦难的世界
世界冰王的财富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