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是佛教徒忏悔罪愆的仪则和行法。起于东晋道安、慧远、宋、齐、梁、陈亦颇流行,特别是梁、陈之际,忏法繁兴。梁武帝亲制《六道慈忏》自行。后经元代智松重订,为近世通行的《慈悲道场忏法》(世称《梁皇忏》),10卷。其中1~2卷讲皈依三宝、断疑、忏悔、发菩提心、发愿和发回向心。3~6卷叙显果报、出地狱解怨释结和发愿。7~10卷述自庆(罪忏结解,所以自庆)、为六道礼佛、回向、发愿和嘱累,所谓涤过去恶因,植当来种智。陈隋之际,智顗依《法华经·劝发品》和《普贤观经》撰成《法华三昧忏仪》,作为修习止观的助道行法之一,意谓通过忏法来实现法华三昧,同时也是忏悔的仪式。其内容从严净道场至实相正观共十科。唐代知玄抄略《圆觉经道场修证仪》而成《慈悲水忏》3卷,一直流行到今。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是宋知礼所集《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世称《大悲忏》1卷。其内容为严道场、净三业、结界、修供养、请三宝诸天、赞叹伸诚、作礼、发愿持咒、忏悔和观行十科。前九科主要是仪则虔修,后一科为天台宗的止观正行,与智顗所撰《法华三昧忏仪》同类。清代读体加以删订重纂,去掉观行,成为以礼拜持咒、忏悔发愿和归向净土等为主要内容,即今通行本。此外,尚有修净业的《净土忏》,做延生的《药师忏》等,种类繁多,行文虽异仪则类同。
佛教词典 > 中国大百科全书 > 正文
(术语)极乐之往生人有胎生与化生二种,疑佛他力而修自力念佛之人,虽往生极乐,而五百岁间不能见闻三宝,犹如此界...梵语 anumānābhāsa。因明用语。为因明八门之第八门。类似比量(比知之量),而实则谬误,即错误之推论。如误以雾...又作二经除取。论五逆及诽谤正法之人,是否摄入弥陀本愿而得往生净土。无量寿经卷上第十八愿谓,设我得佛,十方众生...(术语)梵语Āsravakṣaya Kṣiṇāśrava,凡人自眼等六根门漏泄烦恼,故名烦恼为漏。至三乘之极果,以圣智断尽...(衣服)祈请神佛时所著之清净衣也。真言师各依其修法而异其色,但俗人一般著白衣。...【增上心所】 p1316 大毗婆沙论八十一卷五页云:如契经说:有四种增上心所现法乐住。问:何故名为增上心所?答:此...【道智所缘】 p1237 品类足论一卷八页云:道智何所缘?谓缘学无学法。何故道智缘学无学法?答:道智知学无学法道如...(譬喻)火燃为焰,佛之威神,譬之光明之耀。赞阿弥陀佛偈曰:一蒙光焰罪垢除。无量寿经上曰:无量光焰,照耀无极。...【四种及四种妙翅鸟】 p0465 瑜伽二卷十一页云:其诸龙众,类有四种。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妙翅鸟中,四类,...【持种依】 p0848 成唯识论十卷五页云:一、持种依。谓根本识。由此能持染净法种,与染净法俱为所依。圣道转令...圆成实性,即诸法胜义。所谓一真法界,亦即名为真如。言真如者,真实而不虚妄,如常而无变易也。十真如者,虽真如性...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观经玄义分卷第一 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 道俗时众等, 各发无上心, 生死甚难厌, 佛法复难欣, 共发金刚...净土十疑论...
问: 弟子目前状态是这样的:说我信吧,却做不到通身靠倒,也做不到对尘世毫不留恋;说我不信吧,隐隐总觉得若不抓...缘起:莲心莲语恒清凉 老和尚的开示法语,一如红尘的清莲,于芸芸浊世中,不着俗染,自吐芬芳。凡呼吸过的人,皆感...学佛犹如掘井,认准一处,耐心地掘,不至得水,决不放手。千万不要今天东,明天西,以为总是一处掘,没有味,不如换...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财富,但要掌握获得财富的正确方法,佛经中对于获得财富的方法有详细的论述。 佛陀认为,一个人要...
不念佛时,妄想虽多,无由而知,非不念时无妄想也。譬如屋中虚空,纵极好的眼,也看不见有灰尘。若窗缝中照来一线之...虚怀禅师以话锋犀利、谈吐幽默而著称。 他曾开导过一个寻生寻死、苦大愁深的怨妇。该怨妇上怨公婆、下怨子女,左怨...
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在一次火灾中被毁之后,人们在废墟中发现了残存的一本书,可惜这本书没有什么学术价值,政府打...
只要仰信佛的知见,把它转为自己的知见,我们也就大悟了。这个悟就叫 信忍。 如果能相信我们及他方世界的众生,闻信...
忏法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上篇:佛事仪式 | 下篇:水陆法会 |
(菩萨)对于胜军不动而有胜军地藏。...
胎宫
似比量
逆谤除取
漏尽
净衣
增上心所
道智所缘
光焰
四种及四种妙翅鸟
持种依
十种真如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观无量寿佛经疏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做不到通身靠倒,这样的状态要如何打破
妙莲老和尚《清凉莲语》(开示点滴)
如何对治念佛散乱与昏沉
佛经中对于获得财富的方法

念佛如何对治妄想
胸怀越大,拥有的幸福就多

人生的试金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