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婆沙论三卷二页云:问:文虽不说;义必应有。云何出世第一法耶?答:苦法智忍是。谓此能持一切圣道故。有余师说:金刚喻定是。谓此能得一切结尽遍知果故。有作是说:初尽智是。谓此能持一切无学法故。或有说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谓于一切有为法中,此最胜故。复有说者,涅槃界是。谓于一切有为无为法中,此最胜故。有说:阿罗汉最后圣道剎那是。谓如异生位最后剎那心,名世第一法;如是阿罗汉最后剎那无漏心名出世第一法。有说:阿罗汉最后心是。谓如异生位最后心,是世第一法;如是阿罗汉最后心,是出世第一法。评曰:彼不应作是说。以阿罗汉最后心,非出世法故。此诸说中,初说为善。由此能任持一切圣道故。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梵语 kumāra,巴利语同。音译作鸠摩罗。或梵语 kumāraka,音译鸠摩罗伽。(一)四岁或八岁以上,未满二十岁,且尚未...【因中有果论】 p0594 谓雨众外道,作如是计:常常时,恒恒时,于诸因中,具有果性。彼作是思:若从彼性,此性...(术语)恶魔之障碍也。又梵语曰魔罗Māra,译曰障,梵汉双举而云魔障。止观辅行五曰:曾闻有人,自谓成佛,待天不...菩萨化导众生之六种善巧方便之一。谓菩萨欲为众生说法,以善巧方便随顺教诫,使生信乐之心,然后分别解说如来甚深法...(术语)Ānāpāna,旧称安般,安那般那,阿那般那。新称阿那波那,阿那阿波那。译曰数息观。数出息入息镇心之观法...识无边处,梵名 Vijānānantyāyatana,巴利名 Viānacāyatana。为四无色界之第二。又作识无边处、无边识处、识无...佛的两眉中间有一条白毫,内外映彻如白琉璃,宛转右旋,为佛三十二相之一。...(术语)无为法离生灭之相,故为无尽,又有为法之缘起,一多相即,故为无尽。无为法之无尽,权教所谈,有为法之无尽...(杂语)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十方有有情世界无量无边,故曰十方世界。...【相分】 p0834 成唯识论二卷十六页云:似所缘相,说名相分。...(术语)具曰弘誓愿。谓佛菩萨弘大之誓也。无量寿经上曰:发斯弘誓,建此愿已,一向专志庄严妙土。同下曰:以弘誓功...八大人觉经...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一切皆是尊宿声闻众望所识大阿罗汉,...无量义经...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首大家熟知的偈子出自宋代无门慧开禅师的《无...从佛法的观点来看,我们人是有情众生,既然是有情,当然就会有情绪。我们也大都体会过控制不住情绪,反被情绪所控制...
如今,化太岁、谢太岁的法事在中国民间十分盛行。 在寺院里,也会随顺众生的愿望,在法会中供养摩利支天菩萨,来祈...一个富有的银行家脾气非常暴躁,对周围的一切都看不惯,感到生活没乐趣。一天,他听说附近住着一位大学士,生活简单...
第一,知道如何面对逆境。 逆境带来的痛苦包括两方面,一是事件本身产生的痛苦,二是因无法接受现实带来的痛苦。为...
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诸佛与众生的互动不是单方面的,我们看到佛陀在因地的时候,都是众生无边誓愿度!但事实上在真...
黄檗希运禅师有一个学生,这个人就是在唐宣宗时做过宰相的裴休。 裴相国镇宛陵,建大禅苑,请黄檗说法。由于黄檗酷...
【原文】 所言异疾,殆宿世之怨业。(怨,世每误作冤。冤,屈也。怨,仇也。)怨业病,勿噵(do)(噵,音到,言也...
出世第一法
【法相辞典】
【出世第一法】 p0483
上篇:出离地建立 | 下篇:出世间正智 |
临济四照用之第一。为唐代临济义玄用以接化学人之方法。照,寂照之意;用,作用之意。即针对法执重者,先破除以客体...
童子
因中有果论
魔障
随顺巧方便
阿那波那
识无边处天
眉间白毫相
无尽
十方世界
相分
弘誓
【大藏经】【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大藏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大藏经】【注音版】无量义经

平常心要如何修
圣严法师《有情绪的人生才活得过瘾?》

【推荐】化太岁、谢太岁的法事有什么渊源和道理
窗户与镜子

让心灵创造幸福

圣号的成就来自于佛的愿力

禅不在文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