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十四卷十页云:又有四种请问记论,能断所疑,能悟未悟,又能任持胜决择力。谓于法实相,应一向记。于诸有情业果异熟,应分别记。于隐密说,非一向问应诘问记。于不如理应当置记。于此问中云何名记?谓记彼问言,佛世尊于斯不记。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梵语陀罗尼Dhāraṇi,译曰持。明者,真言之异名,持明者,陀罗尼即真言也。又受持真言,谓之持明。演密钞...亦名:僧伽梨受法、大衣受法、上衣受法、九衣受法、二十五条衣受法 随机羯磨·衣药受净篇:“受僧伽梨法。此衣正有...【识支】 十二因缘的第三支。识指五蕴中的识蕴──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身(后来的大乘佛教,指的是第八阿赖...(术语)经义与戒行。又经中所译之戒法。又戒为万世之常经,故曰经戒。无量寿经下曰:奉持经戒,受行道法。...(譬喻)譬恶心之难制者。涅槃经二十五曰:譬如醉象狂騃暴恶,多欲杀害。有调象师,以大铁钩钩断其顶,即时调顺,恶...(术语)身行之恶业。就戒律七聚言之,一突吉罗罪分为恶作、恶说之二。而身业之过非为身恶作,四业之过非为身恶说。...禅林用语。格,指一定之标准。出格,又作越格,谓超出标准,乃超群之意。故禅林每谓超越一般凡常之见解为“出格见解...1、慧解脱和心解脱。慧解脱是说智慧能使人脱离一切烦恼障,最终证悟不生不灭的涅槃;心解脱是说心识能使人脱离一切...为念佛修行之结社。全称白莲华社。略称莲社。源于东晋慧远所创之结社念佛,今为此类结社之通称。东晋太元九年(384...(杂名)书经文于率都婆之木板也。...密教经典用以喻指密教之教祖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我,大自在之意。毗卢遮那为第一无比之大自在身,故有此称。...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普贤行愿品...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本焕长老 法名心虔,102岁。清朝光绪33年(1907)出生于湖北新州县。1930年出家,出自中国现代两位佛教宗师来果禅师...
【原文】 人初未尝死。而死之名,乃自此身体上得之。何则?以神之来而托于此,其形由是而长,故谓之生。以神之去而...问: 五戒中有不饮酒戒。为治病可以食用药酒吗?用糯米做的米酒属于这个类吗?如果不属于,出家僧可以食用吗? 大安...
第一讲 各位大德法师,各位居士同修,各位有缘,大家下午吉祥。 这次呢我们因缘殊胜,在普陀名山这样的道场,来成就...在东林寺我们常常会有百万佛号闭关出来谈体会,这一两年我只要在寺院,我都参加谈体会的这样的一个交流。在谈体会的...
人生最悲惨的事情就是死亡,可是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避免死亡。因此,想要自利利他的人,不能不早点考虑这件事。其实...
在这个修行波罗蜜的过程当中,常恒地不忘失菩提心。就是这个菩提心不能有忘失,更不能完全没有。你忘失菩提心修诸善...
印祖云:佛堂日课,切实修持,然不可一向专在事相上用功。必须心心念念对治自己习气毛病,能如是者,方为真念佛人,...
四种记
【法相辞典】
【四种记】 p0402
上篇:四种死 | 下篇:四种食 |
【增上摄受】 p1315 瑜伽四十八卷二十六页云:云何菩萨于诸有情增上摄受?谓诸菩萨,或为家主,摄受父母妻子奴婢僮...
持明
受僧伽梨法
识支
经戒
醉象
身恶作
出格见解
二解脱
白莲社
率都婆经
第一我身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百岁本焕老和尚的百年佛缘

净土法门不可不修
为治病可以食用药酒吗

宏海法师:马蹄无处避残红《彻悟禅师语录》要解
大安法师:知道自己的念头-念佛

《临终三大要》白话译

发菩提心是大乘修行的必要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