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食者,一、不清净依止住食,谓段等四食,令欲缠有情不净依止而得住故。二、净不净依止住食,谓触等三食,令色无色缠有情,净不净依止而得住故;由此依止,已离下地诸烦恼故,说名为净,未离上地诸烦恼故,说名不净,是故名净不净依止;如是依止,由触意思识食而住,除其段食。三、一向净依止住食,谓段等四食,令声闻等清净依止而得住故。四、唯示现依止住食,谓即四食,诸佛示现受之得住,是故诸佛食;此第四示现住食,为令能施诸有情类,净信为因,福德增长,虽现受食,不作食事,如来食时,诸天受取,施佛意许,诸余有情;由此因故,彼有情类速证菩提。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五事与四真实相摄】 p0285 瑜伽七十三卷九页云:问:如是五事,四种真实,此中何事摄几真实?答:世间所成真实,...【依因】 p0767 瑜伽三卷一页云:云何造色依于彼耶?由造色生已;不离大种处而转故。 二解 如五因中说。...谓身重性。心重性。身无堪任性。心无堪任性。身瞢愦性。心瞢愦性。已瞢愦。当瞢愦。现瞢愦。总名瞢愦。...禅宗公案名。为唐代古灵神赞禅师开悟后显露其机锋之公案。古灵初于福州大中寺受业,后辞别本师,四处行脚,遇百丈怀...(界名)三界九地之第五,第四禅天也。...舍者,依止正勤无贪瞋癡与杂染住相违,心平等性,心正直性,心无功用住性为体,不容杂染所依为业。心平等性等者,谓...【择灭有二】 p1374 成唯识论十卷八页云:择灭有二。一、灭缚得。谓断感生烦恼得者。二、灭障得。谓断除障而证得者...菩提留支一作菩提流支,意译道希,北印度人。他是大乘瑜伽系的学者,得到世亲直系的传承(依《金刚仙论》所说,留支...全一卷。全称大藏正教血盆经。收于卍续藏第八十七册。本经叙述目连尊者至羽州追阳县时,见许多女子在血盆池地狱中受...亦名:结说戒堂是为迷教 资持记·释结界篇:“问:‘今时有结说戒堂者何耶?’答:‘此迷教也。结戒堂法,由未开别...【独觉菩提】 p1384 显扬三卷十九页云:二、独觉菩提。谓独觉乘转依所得寂灭,及趣寂灭道。...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
2013年4月24日,海山长老安详示寂,世寿86岁。长老以弘扬净土法门为己任,行持不舍昼夜,悲心广度众生。德高望重,...我们会觉得有烦恼、有苦难,是因为不明状况,不了解原因;倘若了解烦恼和苦难生起的源头,我们就会明白,烦恼是庸人...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比喻,说身心浮动的人好比滚动的石头,滚动的石头无法长出苔藓,从而也很难成为坚固不移的磐石。 ...
身为一个凡夫众生,在一期的生命当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起一些重大的烦恼贪瞋痴,造一些杀盗淫妄的罪业。 这种烦恼...
有人问:最近科学生理学讲,男女的精到了一个时间,也象其他细胞一样,要新陈代谢。不把它排泄出来,对身体有妨碍。...
你不能确定何时死去。虽然你拥有宝贵人身,但它全然是无常的;无疑它将会被死亡夺去,然后又再一次徘徊于生死轮回中...朋友好比一面镜子,善友可以规过劝善,恶友可以引以为鉴,自我警惕。世上有人因为交友不慎,不辨善恶,而误入歧途,...
这个地方讲如实不空义,这个讲作用。 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 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 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
四种食
【法相辞典】
【四种食】 p0402
上篇:四种记 | 下篇:四种想 |
退法,梵语 parihāna-dharman。六种阿罗汉之一,九无学之一。乃证得阿罗汉果中,最钝根之罗汉,彼等逢疾病等恶缘即...
五事与四真实相摄
依因
瞢愦
古灵揩背
舍念清净地
舍
择灭有二
菩提留支(约五、六世纪间)
血盆经
说戒堂不须结
独觉菩提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海山长老谈净土法门的修行
圣严法师《烦恼是助道的因缘》

越急于求成,越难以成功

为什么净土宗可以带业往生

淫根在于心意识,非指身体器官

感受痛苦和死亡的逼迫
朋友有四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