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法,梵语 parihāna-dharman。六种阿罗汉之一,九无学之一。乃证得阿罗汉果中,最钝根之罗汉,彼等逢疾病等恶缘即退失所证之果。[俱舍论卷二十五](参阅“九无学”147) p4334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梵名 Sijha-nādika-sūtra。全一卷。佛陀扇多(梵 Buddha?ānta)于元魏正光六年(525)译出。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清净义】 p0959 瑜伽七十七巻九页云:清净义者:谓卽如是三种杂染所有离系菩提分法。 二解 显扬五巻三页云:谓为...(?~1144)日本真言宗僧,亦为东密中川流始祖。京都人,俗姓藤原。通称少将上人、中川律师。曾于南都、比睿山、高...亦名:无根残谤戒制意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波逸提)无根残谤戒八十。制犯与前谤戒无异。唯轻为别。”行宗记释...(杂语)Mātṛkā,又作摩低梨迦,译曰本母。论藏之别名。希麟音义九曰:摩窒里迦,窒丁结反,或云摩怛里迦,或云...(杂语)应众生之机,而佛之教法有不同也。般舟赞曰:一切如来设方便,亦同今日释迦尊。随机说法皆蒙益,各得悟解入...又称过去七佛。指释迦佛及其出世前所出现之佛,共有七位。即: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心俱生法】 p0351 品类足论六卷十五页云:心俱生法云何?谓心俱生十一处少分,除意处。...(流派)又作般利伐罗多迦,般利伐罗勺迦,簸利婆罗阇迦。外道之一类,出家外道也。唯识述记一曰:有外道,名波利怛...(名数)不见为己杀之肉,不闻为己杀之肉,不疑为己杀之肉,不为己杀之肉,命尽自死之肉,鸟所食残之肉,死久自干之...福行、罪行、不动行。福行是修行十善等之福业;罪行又名非福行,就是造作十恶等之恶业;不动行是四禅、四空处的禅行...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一位风水名师,为人看坟断宅非常准确,经过调理的宅墓许多人都成了富贵。但他自己的儿孙们都不富裕,也没有一个当官...
汝既发心皈依,今为汝取法名为德熙。谓以大菩提心,俾若自若他,同得沐佛慈光,生佛净土也。所有三皈,五戒,十善之...
当今学佛群众大量增加,但因宿根不同学习深浅不同,以是个人的认识知见也各存不同。此种情况自古皆有之。据经典所依...
佛陀把我们的生命分成五个部分,第一个是色蕴,就是我们的外境,一切的物质世界;第二个是受想行识,它是一个精神层...
布施如果附带不合理的条件,是可以不接受的。这是为了要帮助对方,舍弃不好心念的做法,让他真正安住在布施的善法中...
出家,乃出离俗家牵缠杂务之束缚,以期证悟无上菩提为宗,志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为旨。 对自己而言,应自度自利,...一天,佛陀在王舍城附近的灵鹫山,与大众比丘开示涅槃法的微妙殊胜,魔王波旬知道后,即起恶念:佛陀在王舍城向比丘...
奉劝各位,在社会里边,不要热衷名利。名利好比过眼云烟,没有实在的。万般皆是假,唯有往生真。永远记住:诸恶莫作...
退法阿罗汉
【佛光大辞典】
上篇:退果 | 下篇:退座 |
(术语)比丘名,译曰有愧。见毗奈耶杂事四十。梵Dhītika。...
如来师子吼经
清净义
实范
残谤戒制意
摩窒里迦
门门不同
七佛
心俱生法
波利呾罗拘迦
九净肉
三行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行善才能得福报

学佛人须以躬行实践为事

学佛弟子应依四依法为标准

色受想行识的生命

因布施而起的贪爱执着

出家人托钵意义何在
超越男女相的分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