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记六卷十页云:城东北四十余里有窣堵波。是太子坐树阴,观耕田,于此习定而得离欲。净饭王见太子坐树阴,入寂定;日光回照,树影不移。心知灵圣,更深珍敬。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香是世人向佛表达信心的使者,所以叫做佛使。...子题:十戒为具足戒方便、五戒为十戒方便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就小乘,羯磨一受,局渐非顿;余四通于渐顿。(一...亦名:不舐食戒释名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不舐食者,吐舌舐饭也。”(事钞记卷二五·四一·一四)...(术语)三身中之法身,谓之理身,法身所住之土谓之理土。普贤观经名之为毗卢遮那(理身),常寂光(理土)。唯识论...非寺名,乃统称一向专习小乘不兼大乘之寺。于显戒论卷上所引大唐西域记之载,录有当时之印度及西域,专习小乘而不学...(1907~)江苏如皋人。早年曾入泰州佛学研究社、金陵佛学院等研究佛学。后曾在泰州光孝佛学院、南京毗卢佛学院等讲...Hanwen Dazangjing 汉译佛教典籍的丛书。佛教传入中国后,其经典经过历代的翻译、流通,数量日益增多,最后汇集...梵语 āryabhāsa。又作圣言。(一)古印度之语言,为中天竺之正音。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九(大二七·四一○上):“世尊...(术语)强盛之心。圆觉经曰:一切众生于大圆觉起增上心,当发菩萨清净大愿。【又】定心也。定心之势力强盛,故名。...【六识行相】 行相,指心、及心所所具有的认识作用,心、心所以各自身性能,游履于境相之上,以游履于所对境之相状...复次若欲自求利益安乐,于诸论轨应善通达,不应与他而兴诤论,如薄伽梵于大乘阿毗达磨经中说如是言。若诸菩萨欲勤精...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楞严咒注音版...
有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小孩苦恼,都已经十六岁了,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有一天,他去拜访一位禅师,请求这位禅师帮他训...
一、病者静听佛号,实为至善之事,大命未尽,可以却病延年,世寿已尽,即得往生极乐。世人不察,每以佛法,但为超度...人生之大问题,曰衣、食、住、行。单论食之一项,吾人自累世来,缺乏合理思想,习成肉食。迨知识渐进,习亦渐改。故...
三善十一者:言无嗔者,于苦、苦具,无恚为性。对治嗔恚,作善为业。言苦苦具者,苦谓三苦;苦具者,苦因。 心中对...袈裟,指缠缚于僧众身上的法衣,因为法衣的颜色不正而得名。也称作袈裟野、迦逻沙曳、迦沙、加沙,梵语kas!a^ya,巴...
有位学长告诉末学:他去请问老和尚要怎么样念佛? 老和尚马上反问他:你怎么样念佛? 他答:我有空的时候就念佛。 ...
成为老年人是每一个人不可避免的。年老了,头发白了,牙齿动摇了,耳朵也听不大清楚了,眼睛也昏花了,走路也颤颤巍...
普贤大士之德集中就体现在他的十大愿王。在《普贤行愿品》里面,普贤菩萨先是赞叹如来的种种殊胜的功德,如果要广为...
太子习定处
【法相辞典】
【太子习定处】 p0389
上篇:太子逾城处 | 下篇:太子解宝衣处 |
(经名)具名金刚顶瑜伽青颈大悲王观自在念诵仪轨,一卷,唐金刚智译。...
香为佛使
羯磨受具局渐非顿
舐食戒释名
理身理土
一向小乘寺
张少齐
汉文大藏经
圣语
增上心
六识行相
十二处法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楞严咒注音版

真正的男子气概

临终助念家属须知
太虚大师谈近代西方素食的风潮

对一切苦不起嗔恚之心
袈裟的功德

有空就念佛,没空就不念

敬老也是孝道的一种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