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真言)阿誐那曳,火之义也。以最初之(阿)字为种子。以一切诸法本不生之故,即归于金刚之智体,誐是行之义,以诸...【三法忍】 又作三忍。谓悟解三种法理且认证之。忍者体悟、认识事理而心安之意。三忍是:一、音响忍,又作随顺音声...(一)指像法时代之教化。佛教于佛陀入灭五百年后传来中国,时值像法时代,故称当时佛教之教化为像化。[大唐西域记序...凡六卷。明代仁潮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乃叙述世界建立之次第,分为七章,即:略明南洲、广步大地、遍观三界、...(术语)塔与佛像。无量寿经下曰:起立塔像,饭食沙门。...【算】 p1292 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十六卷十七页云:算名何法?答:谓如理转变语业;及此所依巧便智。此中算者,非谓所...(饮食)百种之好味也,百者就大数而言。无量寿经上曰:如是诸佛,随意而至。百味饮食,自然盈满。梵网经下曰:日日...【八种教授三处所摄】 p0085 瑜伽三十八卷二十一页云:如是菩萨八种教授,当知略说三处所摄。云何三处?一、未住心...因明用语。又作三量、三支比量。因明立论中,立(立论、主张)敌(问难)双方攻防上之三种方法。(一)自比量,此为自...谓所观之境与能观之心相融不二。天台宗认为圆教行者所观之境与能观之心大体上虽是相对差别,然二者之体皆为圆融无碍...(术语)事物之待缘而起也。一切之有为法,皆自缘而起者。中论疏十末曰:缘起者体性可起,待缘而起,故名缘起。法华...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p)如...普门品(日诵式版本)...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时,与五百应仪、菩萨千人共坐。中有...
我们一般净土宗的人,因为平常把佛号念得很多感应,就得少为足,所以一直活在平时的念佛,这叫作离苦得乐的念想。净...
三国时代,东吴的孙权对佛教素无信仰,有一位印度的出家人康僧会到吴地(今江苏省吴县),在街头设立佛像,低头焚香膜...青少年朋友们,经常听到你们呐喊着:一大堆的烦心事,好烦啊!似乎心里头积满了无数的委屈,心里头承受了一大堆的不...
非浊者,云有则不受一尘。非清者,云无则不舍一法。无背者,纵之则无所从去。无向者,迎之则无所从来。言即此灵明湛...问: 放生的意义及其事项,怎样做如理如法?戒杀和放生并举不可偏废,对吗? 大安法师答: 放生的意义主要是:第一...1. 四圣谛 谛(satya)的含义是实在、真理。四圣谛即苦、集、灭、道四谛,是对人生现象的评价和解脱痛苦的指示。四圣...
诸位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只要你的师父还在,你不要说你师父是什么菩萨示现。因为人家会问说:那你怎么知道呢? 你...
古大德常讲,修行人三常不足,要少睡、少吃、少穿。因为多多地需求,都是长养爱欲的方便。我们每天前后夜修行,中夜...
十二处法
【阿毗达磨辞典】
复次若欲自求利益安乐,于诸论轨应善通达,不应与他而兴诤论,如薄伽梵于大乘阿毗达磨经中说如是言。若诸菩萨欲勤精进修诸善品,欲行贞实法随法行,欲善摄益一切有情,欲得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正观察十二处法,不应与他共兴诤论。何等十二?一者宣说证无上义微妙法时,其信解者甚为难得。二者作受教心而请问者甚为难得。三者时众贤善观察德失甚为难得。四者凡所兴论能离六失甚为难得。何等为六?谓执着邪宗失、矫乱语失、所作语言不应时失、言退屈失、粗恶语失、心恚怒失,五者凡兴论时不怀犷毒甚为难得。六者凡兴论时善护他心甚为难得。七者凡兴论时善护定心甚为难得。八者凡兴论时欲令己劣他得胜心甚为难得。九者己劣他胜心不烦恼甚为难得。十者心已烦恼得安隐住甚为难得。十一者既不安住常修善法甚为难得。十二者于诸善法既不恒修。心未得定能速得定,心已得定能速解脱,甚为难得。于此经中已说欲勤精进修诸善品,何故复言欲行贞实法随法行?为显意乐清净故,所以者何?不为利养恭敬等事修闻思等诸善品故。欲善摄益有情者,为别声闻等行,由诸菩萨以利他行为胜故,如是菩萨自利利他行具足已,速证无上正等菩提。又此经中诸句义意,谓兴论时大乘法性无上甚深,若无诤心解尚为难,况为诤竞,凡兴诤论虽起请问,无心求解但求过失。又傍证者心不贤直,不善宗门乐着僻执,凡所言论多具六失,所以者何?凡兴论时或有私心执着邪宗,或矫方便求他误失,或不待言竟便兴乱语,或敌论者言称正理反相诽拨,或作粗言,恼敌论者及时众心,或复于彼自怀恚怒,多具如是六种过失。又兴论时身心寂静甚为难得,不寂静故二事难成,谓善护他心善护自心,由此令他心得净信,于解脱处正勤方便令自心定。又兴论时多起此心,云何令我得胜?他堕负处,若不遂心,即怀热恼,由有此故,不安乐住,由此不能无间修善,是故于彼增上证法有未得退。
上篇:胜义无记 | 下篇:食 |
羯磨疏·诸众安居篇:“一切心念,皆须口言。唯说戒座上忆罪露者,恐闹众故,直尔自闻,言了为相也。”(业疏记卷二...
火天真言
三法忍
像化
法界安立图
塔像
算
百味
八种教授三处所摄
三比量
境观不二
缘起
【大藏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大藏经】【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六度集经

把离苦得乐的念想提升为往生净土的念想

方寸心间的抉择
让青少年超越烦恼

自性无对立,凡夫妄分别
大安法师:放生如何才能如理如法
佛教基本理论

【推荐】你怎么知道你师父是菩萨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