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三身中之法身,谓之理身,法身所住之土谓之理土。普贤观经名之为毗卢遮那(理身),常寂光(理土)。唯识论十名之为自性身(理身),法性土(理土)。立此身土之别,或以寂(理土)照(理身)或以理(理土)智(理身)或以性(理土)相(理身)要之为一法性上之义立也。见西方合论五、观经疏传通记一等。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研求】 p1039 瑜伽八十九卷八页云:现行遮逼,有所乞丐;故名研求。...梵语 āsrava-ksaya-jāna-sāksāt-kriya-vidyā,巴利语 āsavāna-khaya-āna-vijjā。为佛、阿罗汉等所具无碍自...(杂名)禅林之称。住副寺已下知事退休人之寮舍也。...即佛教寺院定时念持经咒、礼拜三宝及梵呗歌赞等法事。且因祈望藉由课诵之中获得功德,故又称功课。金刚顶瑜伽中略出...亦名:羯磨受具须立和尚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立和尚者,三语已前,未论相摄。因过须师,方制和尚。故羯磨兴者,...【有非有异非异性差别】 p0560 瑜伽一百卷十二页云:云何建立有非有异非异性差别?谓若略说,有三种有。一者、...子题:下行坐 行事钞·僧网大纲篇:“其(诃责羯磨)行法中,(被诃责人)威仪坐处,未明所在;准僧残中,下行坐也...(杂语)背文而闇持之也。止观四之一曰:诵者背文闇持也。...(菩萨)大日如来之称。大日经七曰:随善逝子,所修习。...(一)诸佛之通称。诸佛远离烦恼之垢染,三业清净,故称清净人。成唯识论卷一则称为满清净者。[方广大庄严经卷十一、...(术语)五性之一。满二利之行而当成佛之大乘菩萨种性也。...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
楞严经中讲有个琉璃光法王子,他在因地的时候,先观察外在世界是动的,然后得知:外在世界动是因为心中有在动。之后...
完整人生的五个层次,第一生存,第二生意,第三生活,第四生命,第五生死。 人生的方向该往哪个地方走?第一个我们...我从小就是没有福报的人,一生皆在逆境中度过。 由于福报不够多,以致于缺少宽宏大量的心,偶尔也会对人悭吝或与人...1、礼佛不必立于中间,唯须虔敬礼拜即可。当知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只要众生起心动念,佛无...
信愿这两个字,对于我们现在的众生来说,也不是很容易的。 首先至心,至心就是至诚心,念佛求生净土这桩事情,厌离...理解出家人吧!当今许多人对佛教不甚了解,对僧人存在误会,甚至还有人拿出家人开涮,不知道这些看似很酷的行为,却...
云何得处非处智力、过未现在业报智力、根胜劣智力、种种界智力、种种解智力、一切至处道智力、禅解脱三昧染净智力、...
我们从世俗谛来看,从世俗谛来看,你从什么地方来。你可以从现在的结果来推论你从什么地方来。比方说你今生富贵,你...
理身理土
【佛学大辞典】
上篇:理即佛 | 下篇:理事 |
(杂语)高德僧之为古人者。义林章一本曰:古德说有顿渐。华严玄谈三曰:斥于古德经非敌对。...
研求
漏尽智证明
善资寮
课诵
受具戒法立和尚有无
有非有异非异性差别
诃责羯磨威仪坐处
诵
善逝子
清净人
菩萨性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佛遗教经

你心中在动,才有外在的世界在动

人生的方向该往哪个地方走
用佛法来补福报
在寺院拜佛应注意以下几点

真信切愿并不容易
从心里恭敬理解出家人

佛的十力与四无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