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寺名,乃统称一向专习小乘不兼大乘之寺。于显戒论卷上所引大唐西域记之载,录有当时之印度及西域,专习小乘而不学大乘之国名四十一国,并一一列举其伽蓝及僧徒之数。其中,有“宾头卢为上座”之记载。 p34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指自己的自性。离开了一切的烦恼和染污,就是自己的本来面目。...即指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等不律仪之七种恶戒。反之,为七善律仪。此七不善律仪各配以上、中、...(术语)三慧之一。修习而成之正智曰修慧。于定散中属于定也。...【异熟三义】 《成唯识论述记》卷二载,异熟一词有三义:一、异时而熟︰谓‘因’与‘果’必隔世于异时而熟。即有情...(衣服)旧律南山家之三衣,谓之南山衣,新律义净家之三衣谓之天竺衣。...梵语 mānatta,巴利语同。乃犯僧残罪时,于六日六夜期间谨慎忏悔之灭罪方法。又作摩那垛、摩那[卑*也]。意译作悦众...凡十八卷。明代周永年撰。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邓尉山位于江苏吴县西山,以汉代邓尉隐居于此,故有此称。其...(杂语)谓偶见即逝也。法华经言: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参看优昙华条。...(术语)凡于僧中说戒授戒等法事,己有事缘,不能出席而于此法事随喜共欲其事之希望,名为欲,此欲意授他出席之比丘...(名数)声闻乘圣果之差别也,旧译家以梵名,谓为须陀洹果Srotāpanna phala,巴Sotāpanna phala,斯陀含果 Sak...梵语 bandha。又作缚驮。即束缚之意。苏悉地羯罗供养法卷上(大一八·六九四上):“满驮满驮句,即其两手三指便作...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时,与五百应仪、菩萨千人共坐。中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
一、父梦憨山,友成儿郎 截流大师(公元16261680年),讳行策,俗姓蒋,清初顺康间人。父亲名叫全昌,乃宜兴老儒,...
孟子云: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云:涂之人可以为禹。常不轻菩萨云: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可作佛。是人人可以为圣贤...
佛陀在前面的经文当中,说我们的身心世界,是同时存在二种的情况:第一种是五蕴所成就五浊的相状,这个是一种表层的...
其实我们不能怪业力给我们痛苦,业力它只做了一件事情:它把你的业力现出一个相状,可能快乐的相状,也可能痛苦的相...
一、鉴真大师的一世佛缘 赞宁《宋高僧传》曾记载(鉴真大师)随父入大云寺,见佛像,感动夙心,因白父求出家,父奇...曾看过一则故事,美国的林肯总统在选举前,到参议院演讲,当时美国社会存有门户观念,有位参议员出言侮辱他:「林肯...佛教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不能久住,都处于生灭成坏中,所以称无常。 人生是无常,富贵是无常,生老病死更是无常,...
马祖一日谓众曰: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达磨大师从南天竺国来至中华,传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开悟...
一向小乘寺
【佛光大辞典】
上篇:一向大乘寺 | 下篇:一向出生菩萨经 |
【正法住与正法灭】 p0506 大毗婆沙论一百八十三卷八页云:齐何当言正法住?答:若时、行法者住。齐何当言正法灭?...
本来面目
七不善律仪
修慧
异熟三义
天竺衣
摩那埵
邓尉山圣恩寺志
昙花一现
欲法
四果
满驮
【大藏经】六度集经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莲宗十祖截流大师画传

普劝修持净土法门

依止不生灭心,不要跟着感觉而走

业障并不是障碍我们的关键

鉴真大师--为了佛法的事业,何惜生命
与敌人做朋友
学会用感恩心对待人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