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二卷五页云:五识有寻有伺。由与寻伺,恒共相应;以行相麁,外门转故。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譬喻)譬七觉支也。维摩经佛道品偈曰:无漏法林树,觉意净妙华,解脱智慧果。同注曰:生曰:七觉以开悟为道,无染...【味处有六种】 p0809 大毗婆沙论十三卷十二页云:味处有六种。谓甘、酢、咸、辛、苦、淡。问:为缘一味,生于...亦名:言人戒犯相、相言 子题:断事人 行事钞·尼众别行篇:“(一、正示相言)四分,诣官共争曲直。若断事人,下手...(术语)二色之一。青、黄、赤,白、云、烟、尘、雾、影、光、明、闇之十二,显然可见者。此中青黄赤白之四为本色,...(譬喻)大品经所说十喻之一。世法无实体如梦也。维摩经方便品曰:是身如梦,为虚妄见。智度论六曰:如梦者,如梦中...【揵度】 正音婆犍啚,此云法聚。如八犍度,以分一部为八聚,故以气类相从之法,聚为一段。一、业犍度,明三业...凡十卷。略称内典录。唐代律僧道宣(596~667)编。今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收录东汉至唐初译者二二○人,经典二四...(术语)称大日如来师子奋迅之大精进力也。大日经二曰:我昔坐道场,降伏四魔。以大勤勇声,除众生怖畏。是时梵天等...【诸所有想】 p1347 集异门论十一卷六页云:诸所有想者:云何名为诸所有想?答:尽所有想,谓六想身。何等为六?谓...梵语 upavāsa。又作邬婆沙。指于一日一夜受持八戒之在家男女。意译为近住,即近圣道而住之义。又译作斋,为持八斋...【俱苏摩】 此云华。...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土法门单刀直入、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信愿持名,乘托阿弥...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有; 能灭无始亿劫业, 令彼苦恼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
我当时要出家的时候,我冷静了一星期,我就拿起笔写着:出家的好处、出家的坏处,第一、出家的好处,第二、出家的坏...
问: 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我初出家,虽然有很多复杂的因缘,而最主要的还是仙佛不分,想得神通而出家,所以受戒,读经,参禅,都是想得神通,...问: 诸法实相如何理解? 大安法师答: 诸法实相是从一切现象的理体去表述诸法。诸法就是森罗万象的法,包括色法和...
我们看阿弥陀佛接引像他都是站着的,为什么他不坐?众生马上要到悬崖峭壁底下了众生当下眼睛一闭就要到三恶道火坑里...
二乘人的切入点,第一个是无常。要是感受不了无常,那你娑婆世界就很难放下了,因为要放下娑婆世界,要迈出的第一个...现在在中国谈起佛教,常常会受到别样的眼光。反应常常会是那是迷信、太消极,太保守.把佛教作为智慧之学,最起码作...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此文讲解除三毒的苦。上来既救七难,但众生尚有意业的贪...
五识有寻伺
【法相辞典】
【五识有寻伺】 p0271
上篇:五法有三相 | 下篇:五识无分别 |
【不顺同类】 p0327 法蕴足论八卷十五页云:云何不顺同类?谓有一类,于亲教亲教类,轨范轨范类,及余随一尊重可信...
七华
味处有六种
尼言人戒犯相
显色
如梦
揵度
大唐内典录
大勤勇
诸所有想
优波婆娑
俱苏摩
【大藏经】【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大藏经】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大藏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世间的一切如梦幻泡影

突发疾病去世,如何判断是否往生
太虚大师:我的宗教体验
大安法师:「诸法实相」如何理解

不肯坐下的弥陀慈父

「无常」道破整个人生
国人对佛教误解有多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