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杂语)Markaṭa,译曰猕猴。玄应音义一曰:么迦吒此云猕猴也。名义集二曰:摩斯吒,或末迦吒,此云猕猴。梵语杂名...菩提境中无有生死、涅槃之别,亦无迷悟、凡圣之别,更无取舍、执着之一切事物,故称之为无一物;然于对应人生一切之...【郁庾伽波罗】 梁言勤守,亦云温独伽波罗,此云勇进勤护。...如于真如,是不动、寂默、平等不二、不起颠倒分别的自性境界。因是如理智所证得的真如,故说如如。...(名数)天台一家依成实论乘如实道来成正觉之语,解真应之二如来。如实者是如如之境,乘者是如如之智,道是因,觉是...梵语 upāsaka-sajvara。音译作邬波索迦三跋罗。乃别解脱律仪之一。又作近事拥护。指近事所受持之五戒。亲近诸善法...(术语)Kṣantipāramitā,六波罗蜜之一。译曰忍度。羼提者忍波罗蜜者度,忍辱之行,为度生死海到涅槃岸之道,故...原指乱世。于佛教则指尘世、凡界,乃谓充满五浊之恶世。五浊,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又五浊炽盛,浊...【邬波弟铄】 此云父母。杨子云:父母,子之天地与!无天何以生?无地何以形?摭华云:天悬象,地载形;父受气...(术语)Upaśānti,译曰寂静。善见律十曰:波萨提,汉言寂静无有疲倦。巴Pāsādika。...【嘶那夜】 此云鹰。尔雅云:鹰,隼丑,其飞也翚(音挥)。注曰:鼓翅翚翚然疾。孔氏志怪曰:楚文王少时,雅好...毗尼日用切要...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往生论...
居士,讳毓英,号紫珊,江西吉安巨商周扶九先生之长孙。幼失怙恃,由祖母谭太夫人抚育成人。赋性聪慧,好学敏求。仁...原文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 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者:佛成道时,已当浊世;况今末法,正入斗争,转展陵夷。后之又...
参禅人,切宜恒心远固,不得碰着即退。要知参禅事,大无可比,任世间一切千万重要,莫如参禅重要。 何以故?尽世间...以前我刚开始教禅、讲禅的时候,一开始就讲无我的观念。我说:要开悟就要把这个我去掉,如果有我,就不能开悟。结果...身心放松 禅修者的第一个条件,是把身心放松。 头脑放松、神经放松、肌肉放松;放松之后,再用方法,便能著力。 用...
在我们的菩萨道,你的根本是菩提心,而对菩提心最大伤害的烦恼,就是嗔心! 《菩萨戒》里面说:一个菩萨贪吃、贪睡...
问: 法师您好!《华严经》的最后一品中,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世界;可是在《法华经》的最后一品《普贤菩萨...
修道人有几点应注意: 一、忌: 自以为自己很聪明,知道的或不知道,妄加判定。心意识不能了解的,妄言无,或没有、...
地底迦
【翻译名义集】
【地底迦】此云有愧。涅槃经云:诸佛世尊常说是言:有二白法能救众生:一惭;二愧。惭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作。惭者内自羞耻,愧者发露向人。杂阿含经云:世间若无有惭愧二法者,违越清净道,向生老病死。百法疏云:惭者,依自法力,崇重贤善为性,对治无惭,止息恶行为业;愧者,依世间力,轻拒暴恶为性,对治无愧,止息恶行为业。阿毗达磨论云:惭者,谓于诸过恶自羞为体;愧者,于恶羞他为体。涅槃经云:智者有二:一者不造诸恶,二者作已忏悔;愚者亦二:一作罪,二覆藏。
上篇:忏摩 | 下篇:波娑提伽 |
萨婆诃,梵语 svāhā,意译吉祥、成就,多用于咒文之末句。于静处坐禅时所达之成就境界,称为静处萨婆诃。嘉泰普灯...
摩迦吒
无一物中无尽藏
郁庾伽波罗
如如
二如来
近事律仪
羼提波罗蜜
浊世
邬波弟铄
破萨提
嘶那夜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注音版】往生论

周紫珊居士生西记
大安法师:大悲悯念末法众生

忍之久而纯,耐之久而熟
圣严法师《自我而非我》
圣严法师《禅修的要领》

【推荐】嗔心会伤害你的菩提心根本

普贤菩萨这次怎么没提极乐世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