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Markaṭa,译曰猕猴。玄应音义一曰:“么迦吒此云猕猴也。”名义集二曰:“摩斯吒,或末迦吒,此云猕猴。”梵语杂名曰:“猴梵名,么迦罗。”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因明论亦二相转】 p0594 瑜伽三十八卷八页云:因明论亦二相转。一者、显示摧伏他论胜利相,二者、显示免脱他...【思心所】 为心所有法中的遍行心所之一。思是意志作用,《成唯识论》曰:‘谓令心造作为性,于善品等役心为业。’...全一卷。唐代澄照赞。收于卍续藏第九十五册。本经记述授三归依、五戒、八斋戒及菩萨戒之行仪。五戒、八戒各设八门,...位于浙江杭县西湖。乃西湖胜景之一。塔系五代吴越国王妃黄氏为藏祀佛陀螺髻发,而于宋太祖开宝八年(975)所建之砖...(名数)常曰三性五法,皆分别诸法之自性者,楞伽经所说。瑜伽唯识诸大论详释之。一、相,森罗万像之有为法,各自因...即指胎衣。南本涅槃经卷九(大一二·六六○下):“女人产者,阇楼不出,若服此药,阇楼即出,亦令婴儿安乐无患。”...(杂名)晓打之鼓。对于昏鼓而言。...行四依与八正道之并称。谓于修习行四依之着粪扫衣、常行乞食等之同时,配合修习正见、正行、正精进等八正道。亦即缘...梵名 Yoga-sūtra。为印度六派哲学中瑜伽学派(梵 Yoga)之根本经典。相传此经系巴丹阇梨(梵 Patajali)于西元前一...【依止现量所得相】 p0771 显扬二十卷十五页云:若一切行剎那性,后世有性,净不净业不失坏性,此依粗无常现量...(一)梵语 drstāntah。于一切法中,为显示其道理而作之譬喻。佛典多处记载,释尊说法,巧用譬喻,而令闻法者深领其...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制置盐矾兼发运副使上护军赐紫金鱼袋蒋之奇撰 之奇尝苦《楞伽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利弗言:「舍利弗!佛有四种胜妙善法,能令众生得无量果、无量...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四众围绕。及天龙夜...
据《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十记载,玄奘大师开始翻译《大般若经》时,此经梵本总有二十万颂,玄奘大师准备接受...问: 拜佛和念佛的时候思绪很乱,不能集中精神,总是想到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有什么方法可以让精神不溜号呢? 大安法...
发心也就是发愿,只是愿更为强烈与坚决,更具有目标性。而发心有的时候只是一个当下,一件事情,延续性不强,是佛教...
宋神宗时期,江浙一带发生大饥荒,很多普通百姓流离失所,到处逃荒。由于灾民实在太多了,公粮有限,单靠政府救济解...问: 师父,人有虚荣心是好还是坏呢? 慧广法师答: 先肯定的告诉你,所有为自己考虑的心态都对自己的修行没有好处...
佛陀在拔耆国时,与诸大阿罗汉,如舍利弗、大目犍连、大迦叶、离越、阿难等五百位高德比丘一同在师子园中。有一天,...问: 佛法若不外求,念佛怎样反观自己?念佛之心当下便成佛,也就是说念佛的心当下就会成佛,倘若今天念佛,明天不...
一切境界都是幻境,由于轻昏觉照不明,出现种种虚幻现象,只要当下一照,幻境即消。惟消后断相续心,急提佛号或话头...
摩迦吒
【佛学大辞典】
上篇:摩迦 | 下篇:摩拏产捺啰 |
(术语)佛制定之法律为禁非戒恶者。三藏中律藏专明之。有五戒八戒沙弥戒具足戒等之别。...
因明论亦二相转
思心所
略授三归五八戒并菩萨戒
雷峰塔
相名五法
阇楼
晓鼓
四依八正
瑜伽经
依止现量所得相
喻
【大藏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大藏经】佛说施灯功德经
【大藏经】佛说佛名经

玄奘法师梦中得诸佛指点:佛经不可随意删减
有什么方法可以在念佛时不溜号呢

发心与发愿是一回事吗

范仲淹的另类救灾方式
人有虚荣心是好还是坏呢

自在随缘安住于任何境界
念佛怎样反观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