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凡十卷。清代赵之璧撰。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平山堂位于江苏江都蜀冈,唐代鉴真和尚壮年游学回扬州,居住于...(流派)禅宗之别名。以觉悟佛心为禅之体也。佛心何物?心之自性是也。故谓之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人心之性即佛性也,...【眼等五根各于四处增上】 p1001 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二卷八页云:问:若增上义是根义者;问:谁于何增上?答:眼根...表,外之意。尘表,谓俗尘之外,即指佛道。 p5763...(譬喻)宝法大士之语也。通玄钞曰:德公云:若欲有情觅佛,将网山上罗鱼。不解即心即佛,真似骑驴觅驴。言不见己心...本义为官府中判决是非之案例。禅宗将历代高僧之言行记录下来,作为坐禅者之指示,久之亦成为一种思考之对象,或修行...机,机类;感,感应。谓众生皆为具有善根之机,能随机感应佛之化导,而佛亦能随机应之。华严经探玄记卷一(大三五·...【一向修毗钵舍那】 p0011 瑜伽七十七卷三页云:世尊!齐何当言菩萨一向修毗钵舍那?善男子!若相续作意,唯思...禅林六知事之一。又作维那。负责僧堂指导之僧。维那之居室,称为维那寮,亦称堂司。维那之下,掌诸杂务之役僧,称为...(寺名)梁武帝为宝德大士建塔寺名曰开善,礼敬智藏法师使居之。见稽古略二。...【离车】 翻为皮薄,又云同皮,或云弥戾车。此翻仙族王。又云边地主,又云传集国政。其国义让,五百长者递为国...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观。改作书册题名) 北天目蕅益沙门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我们来看这一段。一般无论是大...六和敬中的「利和同均」,讲的是均等、公平的原则,可以帮助团体化解利益冲突,让大家有福同享。 为什么一般人无法...波斯匿王有一位女儿,名叫赖提公主,有十八种丑,都不似人,任谁见了都会感到恐怖害怕!波斯匿王只好在国内招募:若...
我们看到世界上形形色色、日月星辰、树木花草、山河大地,我们都看的清清楚楚,甚至人老人、小孩、男人、女人,我们...
佛陀告诉我们:爱不重,不生娑婆。又称我们人类是有情众生,可知人是有情感、有情爱的生命,也就是说,爱,是生命的...
佛的真实的智慧是可以解脱生死的,而现在外道呢?著于言语,言语它是三苦的根本,意思就是说,外道只知道去虚妄执著...问: 许多上班族因每日上班下班,不断重复,一生好象就这样过去,而借着唱卡拉OK或去PUB喝酒来排遣无力感。该如何面...
每个人由于自己所受的教育程度、思想修养以及成长的生活环境不同,对同一个人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他们往往以自己固...
报恩匡逸禅师
【五灯会元】
金陵报恩匡逸禅师,明州人也。江南国主请居上院,署凝密禅师。上堂,顾视大众曰:「依而行之,即无累矣。还信么?如太阳赫奕皎然地,更莫思量,思量不及。设尔思量得及,唤作分限智慧。不见先德云,人无心合道,道无心合人。人道既合,是名无事。人且自何而凡,自何而圣?于此若未会,可谓为迷情所覆,便去离不得。迷时即有窒碍,为对为待,种种不同。忽然惺去,亦无所得。譬如演若达多认影迷头,岂不担头觅头。然正迷之时,头且不失。及乎悟去,亦不为得。何以故?人迷谓之失,人悟谓之得。得失在于人,何关于动静。」僧问:「诸佛说法,普润群机。和尚说法,甚么人得闻?」师曰:「只有汝不闻。」问:「如何是报恩一句?」师曰:「道不是得么?」问:「十二时中思量不到处,如何行履?」师曰:「汝如今在甚么处?」问:「祖嗣西来,如何举唱?」师曰:「不违所请。」问:「如何是一句?」师曰:「我答争似汝举。」问:「佛为一大事因缘出世,未审和尚出世如何?」师曰:「恰好。」曰:「恁么则大众有赖。」师曰:「莫错会。」
上篇:章义道钦禅师 | 下篇:报慈文遂导师 |
【唯名无色过及唯色无名过】 p1010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七页云:复言世尊!若唯名生,都无其色;斯有何过?世尊告曰...
平山堂图志
佛心宗
眼等五根各于四处增上
尘表
骑驴觅驴
公案
机感
一向修毗钵舍那
堂司
开善寺
离车
【大藏经】教观纲宗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利和同均」化解利益冲突
恶口骂人变丑女 见佛欢喜转庄严

点亮心灵之光

情关难过,欲界难出

往生是现在的事,不是临命终的事
圣严法师:如何面对消沉的人生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