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二卷八页云:问:若增上义是根义者;问:谁于何增上?答:眼根、于四处,增上。一、庄严自身,二、导养自身,三、为识等依,四、作不共事。庄严自身者:虽有妙身,支分具足;眼根若缺;人不喜观。故于严身,此为增上。导养自身者:由眼根故,见好恶色;舍危就安、令身久住。为识等依者:眼识及相应法、依此而生。作不共事者:唯眼根见色,非余根。耳根、于四处增上。一、庄严自身,二、导养自身,三、为识等依,四、作不共事。庄严自身者:虽有妙身、支分具足;耳根若缺;人不憙观。故于严身,此为增上。导养自身者:由耳根故,闻好恶声;舍危就安,令身久住。为识等依者:耳识及相应法、依此而生。作不共事者:唯耳根闻声,非余根。有余师说:眼根导养生身为胜。耳根导养法身为胜。如说:譬如明眼人、能避现崄难。世有聪明者、能离当苦恶。多闻、能知法;多闻、能离罪;多闻、舍无义;多闻、得涅槃。复有说者,眼根、耳根、俱能导养生身法身。导养生身、如前说。导养法身者:由眼根故,亲近善士。由耳根故,听闻正法。由此能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乃至展转、证得涅槃。是故经说:梵寿梵志!勿坏二根。谓眼与耳。问:何故于诸根聚中,但说勿坏二根耶?答:由眼耳根、佛出世时,为路为门,趣入佛法。又由眼耳,遇佛、便能比知是佛。如说:苾刍!汝若不能知佛心者;应二处求。一、所闻,二、所见。由此偏说勿坏二根。鼻舌身根,皆于四处增上。一、庄严自身,二、导养自身,三、为识等依,四、作不共事。庄严自身者:虽有妙身,支分具足;三根随缺,人不憙观。导养自身者:由此三根,受用段食,令身久住。以段食是香味触故。为识等依者:鼻识及相应法,依鼻根生。舌识及相应法,依舌根生。身识及相应法,依身根生。作不共事者:惟鼻能齅,惟舌能尝,惟身觉触;各非余根。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杂名)仙人之无多欲者。行事钞下二之一曰:四分八种浆。古昔无欲仙人所饮。梨、酸枣、甘庶、蕤果、葡萄、舍楼伽等...亦名:亡人物负债进否、亡僧物负债进否、亡五众物负债 进否 子题:相当还、交络还、共僧法 行事钞·二衣总别篇:“...累积多数习惯,谓之数习;由数习所成之力,称为数习力。又作串习力、习力。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十三(大三一·七五...【顺住分定】 p1107 瑜伽十二卷三页云:云何顺住分定?谓有中根、或利根性,彼唯得闻诸定功德,广说如前爱味相应。...为三智之一。即遍知世间、出世间一切道门差别之智慧,此种智慧乃属菩萨之“不共智”。又称一切道种智、道种慧、道智...即指厕所。禅林象器笺殿堂门:“起止处者,正屙粪之处也。”毗尼母经卷六(大二四·八三八中):“上厕有二处,一者...四大是地、水、火、风,因他们周遍于一切色法,所以叫做大,又能生出一切的色法,所以叫做种。...【外相】 p0491 瑜伽十一卷二十一页云:云何外相?谓卽于彼被染污心,了知自心被染污已;便取外相。谓光明相,或净...(一)一类之机缘。谓当受同一种教之动机。碧岩录第四十六则评唱(大四八·一八二中):“古人垂示一机一境,要接人。...据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一二一载,欲成就妙行,有时、处、众三种因缘,即:(一)时因缘,谓五浊不增时,一切有情具大...亦名:漏失戒僧重尼轻 戒本疏·十三僧残法:“言漏失者,僧重尼轻。如多论解,女人烦恼染重,难拘难制;若制与重罪...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
古人教导我们:每天都要三省我身。 为什么要三省,就是要三思一下自己:今天,你做了什么该做的;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俗语说:一个愤怒的人只会破口大骂,却看不见任何东西。有人说,愤怒的人恢复理智时,会把怒气转移到自己的身上,如...
农历九月二十九日是药师佛圣诞日,关于药师佛的大愿及修持利益,有一则颇为典型的公案。 玉林国师的前世今生 明末清...过去,佛陀在王舍城耆阇崛山时,提婆达多怀有恶心,欲害佛陀,自立为佛。于是,提婆达多教唆阿阇世王杀害自己的父亲...
本文是万如法师出家前的亲身经历,选自福建莆田广化寺印行的《入佛因缘》一书。万如法师,1956年出生于平阳敖江镇,...一个富翁看到一个躺在广场上的乞丐,一时起了恻隐之心,问他:先生,我可以帮您做些什么?富人得到的回答是:请您到...
四大菩萨之地藏菩萨...
《心经》的全称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该经是佛教经论中文字最为简短精炼,而内容又极为丰富的一部经典。自古以来...
眼等五根各于四处增上
【法相辞典】
【眼等五根各于四处增上】 p1001
上篇:眼耳鼻三处各有二 | 下篇:净土十八种圆满 |
梵语 ekāsanika。乃十二头陀行之一。又作一食法。即每日唯作一食,且一坐而进食,起后不再食。盖一日数度进食,易...
无欲仙人
亡物负债进否
数习力
顺住分定
道种智
起止处
四大种
外相
一机
妙行三因缘
故出不净戒僧重尼轻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日发一愿,日行一善,日忏一悔
生气时会有七件事情降临在他身上

消灾延寿,相貌圆满,辩才无碍……这尊佛都能满愿
对身穿袈裟的出家人起恶心,等于向诸佛起恶心

持诵观音两度复明,感念佛恩遁入空门
最为真实的幸福

【佛学漫画】四大菩萨之地藏菩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