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亦名:共女人宿戒犯缘 子题:女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五缘成:一、是人女,二、室相成,三、共同宿,四、知同宿,...子题:安居比丘自恣时得作一事、自恣时得作一事、有二因缘须解大界、解大界有二因缘 资持记·释安居篇:“ 安居比丘...【处非处】 p1019 瑜伽五十七卷一页云:问:何等为处?答:于彼彼事,理无相违。问:何等非处?答:于彼彼事,理有...(衣服)又曰一色七条。以锦或金襕或金纱或织物等作之。不如衲袈裟之杂他色,惟为一色,故曰平袈裟。论尊卑,则平袈...(名数)沙弥之威仪数也。扶桑略记曰:沙弥十戒七十二威仪。...指能招感无漏果报之业因。即能证得涅槃果之无漏清净之戒、定、慧。相当于四谛中之道谛。大毗婆沙论卷一八九(大二七...(术语)三乘行位之地,每地分入住出三位,初入其地时,谓之入心。...【六种言说道理说诸缘起】 p0313 瑜伽十卷十六页云:复次于彼彼经中,由几种言说道理、说缘起耶?谓略说由六种言说...(名数)示念佛三昧之胜德以六譬:一,长者阎浮檀那紫金之喻。二,王宝印之喻。三,长者如意珠之喻。四,仙人善况之...(菩萨)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释尊之右第六位。梵号怛他怛多迦楼多,译言如来悲,密号曰慈化金刚。司四无量心中之悲德...(术语)无余涅槃又云无余依涅槃。依者苦所依之身体也,涅槃有二种,有苦之依身谓之有余依涅槃,无苦之依身谓之无余...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在佛陀时代,有一天,有一个商人在路上不小心给牛撞死了。牛的主人,怕留下这条恶牛,以后将带给他更多的麻烦,因此...
《地藏经》第五品经它揭示了地狱的各种相。下面我们来讲一下,为什么地藏菩萨要讲这些?也许你们有的人说,他就是用...由于悚于生死之剧苦、轮回之路险、三界之无安,所以,我们无论如何,于此生中,一定要了却生死、脱离轮回、跳出三界...
示法源 念佛工夫,只贵真实信心。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其体无二。次信娑婆的是苦,安养的可归...
一心不乱,是净业行人常常见到的一个名词。原文出处,源自于《净土五经》之一的《佛说阿弥陀经》。佛于《阿弥陀经》...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提的就是妙音...解决心情,才能解决事情。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心理学博士张怡筠常说这句话。压抑情绪有害健康,但没有节制的发火同样...
净土法门,三根普披,利钝全收。即便等觉菩萨也不出净土法门所摄之机,《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善财童子五十三...
三十二应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谓观世音菩萨。于往昔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名观世音。蒙彼如来授以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同佛慈悲。拔苦与乐。身成三十二尘。入诸国土。化一切众生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声教熏习。故曰闻熏。闻而复修。故曰闻修。金刚有坚利之能。以喻三昧之力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一佛身应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观世音菩萨。即应现候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也。(梵语三摩地。华言等持。进修无漏胜解现圆。谓修无
上篇:如来三十二相 | 下篇:三十四心断结 |
(异类)梵语,那伽Nāga,长身,无足,蛇属之长也。八部众之一。有神力。变化云雨。智度论曰:那伽,秦言龙。梵语...
共人女宿戒犯缘
自恣后作四事
处非处
平袈裟
七十二威仪
无漏因
入心
六种言说道理说诸缘起
观佛三昧海经六譬
如来悲菩萨
无余依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老妇人的毒誓

用觉照力净化内心的地狱种子
【推荐】陈义孝居士:往生极乐的三要三不要

蕅益大师法语

净土宗的「一心不乱」

心力跟佛力之间的桥梁
8妙招化解怒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