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传说)又曰三热,...谓若有众生能于尼连禅河沙数乃至八恒河沙数之诸佛所发菩提心,则未来世必能诵持涅槃经等大乘经典,并护持无上正法。...【缘别法奢摩他毗钵舍那】 p1305 瑜伽七十七卷五页云:若诸菩萨,缘于各别契经等法,于如所受所思惟法,修奢摩他,...(公案)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道。见会元四赵州章,光明藏中,无门关。...贪者,三界爱为体,生众苦为业,生众苦者谓由爱力五取蕴生故。...亦名:雨浴衣过量戒制缘 行宗记释云:“制[意]、[犯]缘亦同上(过量尼师坛戒)。”(戒疏记卷一五·八七·二)...【印度】 p0627 西域记二卷一页云: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印度之...(杂名)如来说法华之岁也。法华玄义五曰:传云:佛年七十二岁,说法华经。...(术语)Vimokṣa,巴Vimukti,又云毗木叉,毗木底。译曰解脱。离恶法也。探玄记十八曰:毗目叉,此云解脱。华严疏...资持记·释钞序:“九代者,自后汉明帝佛法初传,至于大唐祖师出世,凡历九代。后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声闻乘中已得涅槃果,然仅安住其果,无更进求佛果之心,称为住果罗汉。罗汉者,为声闻乘极果之名。(参阅“阿罗汉”...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曾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之中...普门品(日诵式版本)...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1、生活中有一种迷信是对佛的迷信, 世人凡事都想图个捷径,既想得到好处,又不想付出辛苦。什么是捷径呢?于是大家...
而其大有功而显著者,北魏则有昙鸾,鸾乃不测之人也。因事至南朝见梁武帝,后复归北。武帝每向北稽首曰,鸾法师,肉...
内容简介 《保富法》作者聂云台先生,是清代名臣曾国藩的外孙,旧上海首任商会会长。他从自家的经历和在上海所见所...
广置义田,就是买一些田来做善事,这是在《懿行录》里面记载的,也是在明朝。明朝的事情比较多,是由于周安士居士就...一、忘掉年龄人的生理年龄是客观的,但心理年龄则不同,它反映了人的精神状态。有人刚过花甲之年,就不断暗示自己老...问: 《无量寿经》说: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这句话怎么理解?难道在这个世间受个八关斋戒,参...给遗弃你的人报恩吧,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 给伤害你的人报恩吧,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态。 给欺骗你的人报恩吧,因...
原文: 须知佛法法门无量,修之及极,皆可以了生脱死。而于现生决定可以了生死者,唯有净土一门。其余则多生多劫,...
三十四心断结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谓三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于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之时。以八忍八智十六心。九无碍九解脱十八心。顿断见思习气而成正觉。故云三十四心断结也。(三藏教者。即经律论三藏也。扶惑润生者。谓此教菩萨。虽已离见思之惑。为欲化度众生故。伏惑不断。而示同三界生死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菩提树者。以佛于树下成道故也。见思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
上篇:三十二应 | 下篇:三十七道品 |
【无寻无伺三摩地相】 p1090 瑜伽十二卷十页云:云何无寻无伺三摩地相?谓于寻伺,心生弃舍;唯由一味于内所缘而作...
龙有三苦
九河发心
缘别法奢摩他毗钵舍那
平常心是道
贪
过量雨衣戒制缘
印度
七十二岁
毗目叉
九代
住果罗汉
【大藏经】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不要对佛的迷信

梁武帝所礼敬的肉身菩萨

聂云台居士《保富法》

广置义田的顾正心
忘了这些,会使你年轻
为什么在娑婆世界修行一日胜过极乐世界修行百年
生活在报恩的世界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