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道。见会元四赵州章,光明藏中,无门关。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Wangwutianzhuguo Zhuan 佛教史传。亦称《往五天竺传》。新罗慧超撰。3卷。记述慧超从中国去古印度探求圣迹所经...受具足戒时的七位证明师。...(杂名)胎藏界曼荼罗四重圆坛之诸尊也。...(术语)Nṛsiṁha,佛之称号。佛于人中最勇雄,犹如师子也。智度论八曰:佛名人师子。...“遍成诸行”之对称。华严家谓,依圆融门修行之菩萨,若断一惑,即断一切惑;若修一行,即具足一切行,顿成满道行。...【顺决择分起处】 p1110 大毗婆沙论七卷十页云:问:顺决择分、何处起耶?答:欲界能起。非色无色界。于欲界中,人...(术语)莲华部之弟子也。胎藏界三部之一,金刚界五部之一。...(术语)散乱之心,于外境攀缘觉知也。止观五曰:攀觉流动,皆从妄生。如旋火轮,辍手则息。洪波鼓怒,风静则澄净。...1、指佛菩萨以神通自由自在摄化众生以自娱。 2、指佛菩萨随心所欲地度化众生,毫无障碍的能力。游与戏都是自在...(杂名)谓佛也。佛生于西北梵地为法中之皇帝,故称梵皇。止观弘决序曰:古先梵皇,乘时利见。...【五盖】 p0249 瑜伽十一卷三页云:复次于诸静虑等至障中,略有五盖。将证彼时,能为障碍。何等为五?一、贪欲盖,...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物不迁》等四论。但末代弘经,允属四依...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大悲咒修持仪轨...
问: 弟子熏习道德教育多年,今方闻正宗佛教一年,倍有惭愧。有三个问题想请 师父指正。 一、因在汉地文化中,儒、...
我们想背四十八大愿都很困难。有的人出家多年,背个《楞严咒》,也背不下来。记忆力极差,那理解力就更不要谈,佛经...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意、向善之美;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对己要求,...
【经文】 次当想水。欲想水者,极乐国土,有八池水。一一池水,七宝所成。其宝柔软,从如意珠王生,分为十四支。一...沩山老人曾说过,老僧一打坐,能消万两金。唐裴休丞相虽然知道出家是好,但自己身为丞相不能出家,遂造了一间大庙,...
过祖师关 参禅人,根器有大小不同,力大直透三关,力小透两关,力再小,透个祖师关;还费了多少曲折,吃了多少辛苦...
当你念阿弥陀佛心咒的时候,你要想:我的心跟佛的心是一心,把我的贪、瞋、痴、慢、疑变成了戒、定、慧,这是可以转...
怎样积阴德?人生要得幸福善报,就一定要积德行善;善一定要积很多,才能发生大作用。而且所积的善最好是别人所不知...
平常心是道
【佛学大辞典】
上篇:平袈裟 | 下篇:平等 |
梵语 aklistājāna。又作不染无知、不染愚。二无知之一。为“染污无知”之对称。即其性不染污,而于佛法等各种义类...
往五天竺国传
七证师
四重圣众
人师子
顿成诸行
顺决择分起处
莲华子
攀觉
游戏神通
梵皇
五盖
【大藏经】肇论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佛弟子如何看待儒道思想

愚钝之人如何开智慧

播种善良,才能收藏希望

《观无量寿佛经》第五观:宝池观
老僧一打坐,能消万两金

参禅破宗门三关

德的光辉跟世间的相貌完全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