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成诸行”之对称。华严家谓,依圆融门修行之菩萨,若断一惑,即断一切惑;若修一行,即具足一切行,顿成满道行。 p5702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非善非恶,谓之无记,第八识是无覆无记,第七识是有覆无记,有覆即有染污之义,因为它有四烦恼相应而起,所以有染污...梵语 bhiksu,巴利语 bhikkhu。又作比丘、苾刍、煏刍、备刍。意译乞士、除士、薰士、破烦恼、除馑、怖魔等。为佛教...(术语)眼等六识之异名。识者变现境故谓之为能变。唯识论谓其能变之识有八种,此分三段,第八阿赖耶识为初能变第七...【无愿解脱门智】 p1080 瑜伽六十九卷十一页云:无愿解脱门智,六智所摄。谓法智、类智、苦智、集智、尽智、无生智...何等有上离欲?谓世间声闻独觉所有离欲。...(经名)一卷,唐菩提流志译。一名文殊师利菩萨八字三昧法。为八字文殊法之本经也。...资持记·释沙弥篇:“净住子,说出家有十八法,难行能行。父母是孝恋难遣,而能辞亲;妻子是恩染难夺,而能割爱;势...修行之要,最重发心,发心方有趣向,趣向方达道果。发何等心,修何等行,至何道果也。小乘之人发心者,发趣向道果之...(杂语)又云引磬。人命临终所打之磬也。行事钞下四之一曰:若终亡者,打无常磬。同资持记曰:天台智者临终语维那曰...(名数)五相成身之后,有一切如来加持(总),与四佛加持(别)二种。此第二加持,不举大日者,四佛之总德,即为大...【永弃舍】 p0495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三页云:永弃舍者:诸缠断故。...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姪。独佩...我们都知道经常吃素可以少疾病多健康,吃素也是有讲究的,只有吃的正确了,才能越素越健康哦! 了解17种素食真相 巧...
我们全家刚刚从马里兰州搬到万佛圣城附近,由于我学佛是从《地藏经》开始,所以今天就以诵《地藏经》的粗浅体会和大...表达歉意时说对不起! 道歉的第一种语言是最直接地表达歉意,最常见的说法是对不起。道歉始于我们怀有歉疚之意,为...
原文: 闻有贵恙,想日见痊愈矣。世间不明理之人,一有病,不是怨天尤人,便是求神祷鬼,徒增业障,有损无益。阁下...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在极乐世界的天人,他的色身所受用的快...
从前有一条蛇,头尾相互诤竞。尾对头说:我应为大。头说:我有耳能听,有目能视,行时在前,所以我该称大,你无此能...
在修行的时候,我们要问一个问题:到底修行是要去分别,还是不分别,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这个事情应该这样解释...
顿成诸行
【佛光大辞典】
上篇:顿中顿 | 下篇:顿悟入道要门论 |
指丘尼所住之寺。又作尼庵、比丘尼寺。婆薮槃豆法师传(大五○·一九○中):“于阿緰阇国起三寺:一比丘尼寺,二萨...
有覆无记
苾刍
第三能变
无愿解脱门智
有上离欲
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
出家有十八法难行能行
发心
无常磬
二种加持
永弃舍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了解17种素食「真相」

怀孕时,诵这部经对孩子非常好
道歉的五种语言

除念佛求接引外,不令起一杂念
快乐之道

娑婆世界的快乐是一种轮回力量

存害人之心的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