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沙弥之威仪数也。扶桑略记曰:“沙弥十戒七十二威仪。”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密教十波罗蜜菩萨之一。力波罗蜜,即力到彼岸之意。密号勇力金刚。位于胎藏曼荼罗虚空藏院。全身肉色,穿羯磨衣,右...【软道】 p1387 集论六卷六页云:云何软道?谓软软、软中、软上品道。由此道故;能舍三界所系地地中,上上上中上下...亦名:治灭摈法 行事钞·僧网大纲篇:“(一、出过明举)言灭摈者,谓犯重比丘,心无惭愧,不肯学悔,妄入清众,滥...(杂名)六观音六道对配之偈中第一句。二中历曰:大悲千手狱。...界所依者,谓欲界等所摄身。趣所依者,谓五趣所摄身。洲渚所依者,谓赡部洲等。村田所依者,谓若依此村田而有即用此...子题:有行 羯磨疏·忏六聚法篇:“事灭有行,迭相抑伏,后胜相遣。若上品恶业,下品忏者,非其敌对故,强者先牵,...(术语)一念信阿弥陀佛之本愿,而往生净土之业成辨也。...又作笔受。即于译场听受译主之言,而以汉文笔录下来。因传来我国之佛经皆为梵文,须经翻译,国人始能知之,然通达汉...印度摩竭提国鹦鹉子王请佛于林中说法晏坐,后得生天之故事。据撰集百缘经卷六鹦鹉子王请佛缘载,摩竭提国诸群鸟中有...(术语)母娜摩拏史也Mṛta-manuṣya,又作母那摩奴沙。母陀译为死,摩奴沙译为人,即死尸也。底哩三昧经曰:黑月八...(名数)小乘之成实宗及经部,谡众生唯有一识,一识依于六根而缘六境,而说明之以经中所说六窗一猿之喻。是亦有一理...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实。然则修促共尽,小大同期,而金字丝编、缃...
念佛人临命终时,注意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发愿都是临命终时来接引,不是说你想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往生。现在我们...
参禅确实是一个非常殊胜的法门,历代有不少祖师大德,都是从这个法门入手来了明大事的。当然,这个法门虽然殊胜,但...
惜福节俭是历代高僧大德都具有的优良品格,也是我们增进道业和培植福报的最好方式之一。在日常生活中,珍惜所拥有的...
很多师兄会有这样的观念:就是觉得色-情的画面看一下也没关系,只要不手淫就行了,有些人确实当时是能忍住,但他不...
问: 道教与佛教我都很欢喜,知道其中的大智慧,但我一直很迷惑,在诵经时,时常两个同诵,已成习惯,不知可否,请...
《持世经》云:菩萨观心,心中无心相。是心从本以来,不生不起,性常清净。客尘烦恼染,故有分别。心不知心,亦不见...
我们不要把这修行信心看的很简单了,非常的重要,不可能的。十信满心,发菩提心的时候,入初住的时候,住就是不退,...
修学佛法的过程就是不断破除无始以来的贪嗔痴等一切诸漏,逐渐证悟佛性,但前提是通过戒定慧的不断增长,才能在修行...
七十二威仪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七十二天 | 下篇:七十二岁 |
(术语)禅定之库藏。千手陀罗尼经曰:诵持此陀罗尼者,(中略)当知此人是禅定藏,百千三昧常现前故。...
力波罗蜜菩萨
软道
灭摈羯磨
大悲千手狱
依
事忏有行
一念业成
笔受
鹦鹉请佛
母陀摩奴沙
一识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藏经】正法念处经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必定兑现这个愿

打坐时面对业病的干扰,该怎么办呢

历代高僧大德的惜福节俭

戒邪淫的关键

佛经与道教的经典可以同时诵吗

是心从本以来,不生不起性常清净

难当的和尚 难得的清净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