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禅定之库藏。千手陀罗尼经曰:“诵持此陀罗尼者,(中略)当知此人是禅定藏,百千三昧常现前故。”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梵名 Nalakūvara 或 Nalakūbala。为护持佛法,守护国界及国王之善神。又作那吒天王、那拏天、那罗鸠婆、那吒矩袜...(一)指依观无量寿经所载十六观,为往生西方极乐之十六观门。(参阅“十六观”396) (二)密宗依显教九次第定之顺逆观...披是把袈裟盖著两肩,袒是露出右肩。...(仪式)火葬后,舍收白骨安置于本堂,谓之安骨,其时之佛事。谓之安骨佛事。见禅林象器笺十四。...乃指众生不能避免之七件事,即:生、老、病、死、罪报、福报(既有善业,则善道之乐果不可避)、因缘(如是因感如是...又作有情。犹言含识,即怀抱灵识之义。大唐西域记序(大五一·八六七中):“穹仪方载之广,蕴识怀灵之异。”(参阅...(饮食)八种浆之第六。百一羯磨五曰:钵噜沙浆,其果状如蘡薁子。...(职位)元至元初,立总制院,而领以国师。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二十五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杂名)业鍜冶者之称。涅槃经二十六曰:我昔住于波罗奈国时,舍利弗教二弟子,一观白骨,二数息。经历多年,各不得...(术语)摄受折伏之二门也。止观十曰:夫佛有两说:一摄二折,如安乐行不称长短是摄义,大经执持刀杖乃至斩首是折义...(术语)大乘之七逆也。犯此七逆之一者,遮之不使受菩萨戒,故名遮罪。梵网经下曰:二师应问言:汝有七遮罪否?若现...(印光大师校印本)...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
一、什么是淫欲之害呢? 好,我们现在来看看。我们先讲现在新打的附录四,《八师经》里头说:佛以八苦为师。当中的...
临终关怀是一种比较人性化的世间法,陪伴临终人度过生命最后的时光,让一个生命减少临终前的疼痛,死的尊严而安详。...
一个人发菩提心、修六波罗蜜成佛之后,所谓心转则一切转,内心转凡成圣以后,整个有情、无情同圆种智,整个无情的大...佛教认为人生有生、老、病、死等各种痛苦,一般人很容易误解这是在散播悲观主莪。事实上,在佛教的观念中,身体上生...
从前有一条蛇,头尾相互诤竞。尾对头说:我应为大。头说:我有耳能听,有目能视,行时在前,所以我该称大,你无此能...过去,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一日清晨,佛陀用完斋饭后,至宁静的安陀林中打坐。这时,精舍中有两位比丘起...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
人生本是一场旅行,当你被业力无情的抛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你跌宕起伏的一生。我们的人生有着太多的不确...
禅定藏
【佛学大辞典】
上篇:禅定窟 | 下篇:禅定坚固 |
【远法】 p1256 品类足论六卷十一页云:远法云何?谓过去未来法。...
那吒太子
十六观门
披袒
安骨
七不可避
怀灵
钵噜洒
宣政院
金师
摄折
七遮罪
【大藏经】【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大藏经】百喻经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推荐】淫欲之害

临终助念必须谨记三大要点

有情无情同圆种智,成佛不能分内外
圣严法师《死亡并不可怕》

存害人之心的恶报
接受忏悔,远离痴暗

尽管地藏菩萨威神大,但很多人无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