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名)禅定之窟宅,比丘多于山林岩窟坐禅。故有此名。涅槃经三十曰:“如来今住于拘尸那城入大三昧深禅定窟,众不见故,名入涅槃。师子吼言:如来何故入禅定窟?善男子!为欲度脱诸众生故,(中略)为令众生尊重所闻禅定法故,以是因缘入禅定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巴利名 Milindapahā(译作弥兰陀王问经)。凡二卷(或三卷)。略称那先经。约译于东晋(317~420)年间,译者佚名...即十六种观法;出自观无量寿经。又作十六观法、十六想观、十六妙观、十六正观、十六观门。念佛行者由忆念弥陀之身与...披起僧衣和剃发,指初出家做僧尼。...(仪式)凡奉佛像安于殿内时,请宗师法话,谓之安坐佛事。...乃佛陀慈悲之喻。谓一人有七子,于患病之子慈心最深。“七子”之说法不一,一说系六道众生六者与有罪之人,或谓六住...唐代净土宗僧。生卒年、籍贯均不详。初居长安千福寺,学唯识与戒律,博通经典,而于净土念佛之义未能生信。后谒善导...(植物)Padma,又作钵特忙,钵弩摩,波头摩,钵纳摩,波昙,波昙摩,钵昙摩。赤莲华也。玄应音义三曰:波昙,又云...(经名)一卷,失译,大方广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之异译,先出。度者,入之义也。...(譬喻)金翅鸟中之最胜者。用以譬佛。旧华严经三十六曰:佛子譬如金翅鸟王,飞行虚空,以清净眼观察大海龙王宫殿。...(术语)顺众生之机缘而以种种方便摄受化益之也。...(术语)戒之七聚,又曰七篇。寄归传一曰:局提法众遂广彰守七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印光大师校印版本)...单位组织了一次旅游。快到海边时,我们见到了这样一对母子:老人年逾七旬,男子已近不惑。他们的装束很土,一辆破旧...
法会结束,回西安的路上真是精疲力尽,虽然不及师父操心多,但也是跑了一两天,且事无巨细,样样都得打理,平时懒散...
昔日,佛在摩竭陀国成就圣道,有许多修行之士聚集而来。有的行者住在山上洞窟内潜修,随四时节气变化而思惟观察。当...禅的修行,目的是要让我们在生活中能够身心平安、少烦少恼, 所以学到观念、方法后,一定要经常练习,才能达此目的...
如果我们造下定、不定业,是否只能被动地感受果报呢?当然,如不依对治力,业不会有丝毫的减弱,定要毫厘不爽地感果...
本文就菩萨戒中说四众过戒、不随喜赞扬戒、爱恚赞毁戒、诽谤三宝戒这四条戒条,结合相关经论进行了分析和解说。 菩...
我们最坏的毛病,就是爱说别人的坏事情,看别人有一点错误就把它发扬光大;看别人有一点好事情很怕别人宣扬出去,隐...
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是六祖慧能大师《坛经》的主要宗旨。《六祖坛经》是目前唯一非佛说而称为经的汉文经...
禅定窟
【佛学大辞典】
上篇:禅定门 | 下篇:禅定藏 |
【着贪】 p1253 法蕴足论八卷十三页云:云何着贪?于自财物及所摄受,起贪等贪,执藏防护,坚着爱染,是名著贪。...
那先比丘经
十六观
披剃
安座
七子
怀感
钵头摩
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
金翅鸟王
摄化随缘
七篇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及时行孝

学佛之后得重报转轻报

观无常证圣果
圣严法师《生活就是修行》

业的四种对治力

菩萨戒四条浅说

我们最坏的毛病,就是爱说别人的坏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