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类足论六卷十一页云:远法云何?谓过去未来法。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济宗八棒之一。临济禅以棒喝为接化学人之要法,其中,师家为打破修行僧之愚痴迷妄,乃痛下其棒,称为苦责愚痴棒。 ...(一)指俱舍论卷一所说有情非有情之八种声音。声发自有情之四大种者,称为有执受大种为因(如人口舌所发之声);发自...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佛在舍卫,跋难陀二沙弥共行不净,自谓从佛闻法,行淫欲非障道,比丘举过。佛令白四设谏,...【犯已还出】 p0522 瑜伽四十一卷十九页云:是诸菩萨,从他正受戒律仪已;由善清净求学意乐,菩提意乐,饶益一切有...(杂语)深高之分量也。唐华严经二十一曰:见无量佛起深量信。净影大经疏上曰:舍凡成圣,荷恩深量。...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于泰始二年至建兴元年(266~313)。又作独证自誓三昧经、如来自誓三昧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物名)錍为金中之精钢。或作椑,篦者,乃假借也。金錍,又云金筹。...赞呗或称梵呗与印度歌赞之法并不相同,因为梵音和汉语的构造有异,无论用梵腔以咏汉语,或用汉曲而歌梵声,都有困难...(术语)薄者逼也逼于下地也。为诸苦所逼迫之地位也。言凡夫之境界。净心戒观下曰:薄地凡夫臭身鄙陋,果报卑劣。同...即分段生死之身。为凡夫轮回于六道,所受各种不同果报之身。亦即寿命有长短、形体有大小等之差别、限度之身。 p132...(名数)智明者,智慧明了也,菩萨以十种善巧之智明,明了通达一切众生之境界,以教化调伏,使出生死之苦海,而已成...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曾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之中...古时候有一位证到阿罗汉果位的修行人,住在深山中保任。山脚下的村落里,有一位七岁神童,由于他宿世的善根,小小年...
我们在修行,从《楞严经》的启示,我想我们要建立一个重要观念,就是无住跟生心的观念。你刚开始一定要无住。 智者...
大凡一个国家之政治法律,无微不至,那还有不逮之处?教育设备,有完全的课程,那还有不足之处?固然如是,但亦难免...问: 生活中有时经常应酬,怎能吃素呢? 大安法师答: 这就要看你的发心,如果你真的想吃素,也是可以的。应酬,应...
再看人一生的情形,人有十时,就是把人的一生分为十个阶段。唐代的道世法师作过《法苑珠林》,他谈到人有十个阶段。...
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哲学。没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没有通悟的人,舍不得。 舍之前,总要先取,才有得舍,取多了之...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要看他会救。 天要降祸给一个人,必定先降下一...
南山和尚有两名弟子。一天,大弟子外出化缘,得了一担鲜桃,他挑着桃儿乐滋滋地往回赶。路过李家庄时,大弟子内急,...
远法
【法相辞典】
【远法】 p1256
上篇:着贪 | 下篇:远色近色 |
(物名)以赤铜作贝叶之形者。用刻文字。...
苦责愚痴棒
八种声
随摈沙弥戒缘起
犯已还出
深量
如来独证自誓三昧经
金錍
赞呗
薄地
分段身
十种智明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神童的叹然一笑

应先无所住,而后生其心

佛法化导,救人心之陷溺
大安法师:戒杀吃素的问答

生命的十个阶段

少年时舍其不能有,老年时舍其不必有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