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杂语)心为到佛地之道路,故曰心路。南山戒疏一上曰:心路躁扰,静定何因。释门归敬仪中曰:心路苍茫,莫知投寄。...(经名)一卷,宋求那跋摩译。与昙无谶译之菩萨戒本经,玄奘译之菩萨戒本,同本异译。记菩萨戒之戒相者。五戒者为五...禅林用语。原意为模拟婴儿言语不清楚之状态;转喻如来言行之不偏不党。系比喻南本涅槃经卷十八所载婴儿行之一种用语...【境界清净】 p1289 杂集论十四卷四页云:境界清净者:谓于随所欲境界变化智具足中若定若慧,乃至广说。变化智具足...【胜义】 p1101 集论一卷十三页云:何故真如名为胜义?最胜圣智所行处故。 二解 佛地经论七卷三页云:是无分别最胜...全一卷。又作粗释体义论、五蕴论。印度世亲造,唐代玄奘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小乘佛教以蕴、处、界等三科分...【增上慧学】 p1315 如三胜学中说。 二解 无性释一卷六页云:三、增上慧学。谓依止慧,正勤修学;此性卽是无分别智...位于江苏清浦县西、昆山县南,淀山湖、淀山之侧。湖本名薜淀湖,山原在湖中,四出如鳌,现因淤塞,故渐与岸合。寺乃...(界名)喜见城之天处,即三十三天。...方是方正之义,广是广大之义,方广就是一切大乘经的通称。...(名数)又曰百一物,百一众具。三衣六物之外,一切资道之什具也。百者概称多数之名,非限于百。为比丘者于三衣六物...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楞严经五十阴魔章...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实。然则修促共尽,小大同期,而金字丝编、缃...一切美好都要付出代价。你的梦想越美丽,你需要承担和付出的,也就越多、越大。 与泥对话之一 有人问泥:你以全部的...
【原文】 或问:仙出神,禅者能之乎?曰:能之而不为也。楞严云:其心离身,反观其面是也。而继之曰:非为圣证,若...
再度入狱,虽近不惑之年,却开始对自己生命产生疑问:如果人生滋味,尽是充满悲苦酸涩,那,我存在这世间到底有什么...一、忌睡前吃东西: 人进入睡眠状态后,机体部分活动节奏放慢,进入休息状态。 如果临睡前吃东西,肠胃等又要忙碌起...问: 请问法师,从我出生,爸爸就不要我,不养我,那家人嫌我是个女儿,二十年不闻不问。他对我没有亲情,我从来没...
对任何事都能放得下,放下即功夫。平常就对任何事不挂碍,免得临命终时念头一起,就要继续轮回了。 修行是要在动中...
★欲明心见性,先改个性。个性那么暴躁,那就不要讲见性了。在一些小事上,一直过不去,一直讲讲讲,那么就跟见性差...
彼药师琉璃光如来得菩提时,由本愿力,观诸有情,遇众病苦,瘦挛、干消、黄热等病;或被魇魅、蛊毒所中;或复短命,...
念佛十种心
【三藏法数】
[出大宝积经] 弥勒菩萨白佛言。如佛所说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功德利益。若有众生。发十种心。随一一心。专念彼候。是人命终。当得往生也。(梵语弥勒。华言慈氏。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一无损害心念佛之人。于诸众生常起大慈之心。不加损害。令得快乐。是名无损害心。二无逼恼心念佛之人。身心安静。于诸众生常起大悲之心。深加愍伤。令得脱苦。是名无逼恼心。三乐守护心念候之人。于佛所说正法。当鑈惜身命。守护爱惜。是乐守护心。四无执着心念佛之人。常以智慧观察。于一切
上篇:十种发心 | 下篇:十种方便 |
为法华经卷六第十八品之名称。内容阐扬佛陀灭度后,闻法华经而随喜者,其功德广大。略称随喜品。 p6352...
心路
优婆塞五戒威仪经
婆婆和和
境界清净
胜义
大乘五蕴论
增上慧学
白莲寺
喜见天
方广
百一供身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大藏经】正法念处经
与泥对话

佛门里面也有出神吗

铁窗下的忏悔
睡觉的10个禁忌
为什么要我面对这宿命

少一个念头,则少一个业,多一个解脱

【推荐】欲明心见性,先改个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