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又曰百一物,百一众具。三衣六物之外,一切资道之什具也。百者概称多数之名,非限于百。为比丘者于三衣六物之外,种种之什器,唯得蓄一个。是曰百一供身。其一个之外,名为长物。长物者,不行名为说净之一种法,则不得蓄之。然比丘之根性有三品,上品但蓄三衣,中品更蓄百一,下品更蓄长物。行事钞下曰:“百一供身,令受持之。长物及余,令说净蓄。萨婆多云:百一物各得蓄一,百一之外皆是长物。”同资持记曰:“百一供身谓时须要用者,长物局衣,更收钱榖等物故云及余也。”释氏要览中曰:“百一物大概之辞也。萨婆多论云:百物各可蓄一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中国佛教江南古寺。位于江苏南京市东北的栖霞山中峰西麓。始创于南朝齐永明元年(483,一说七年),以明僧绍(即明...(故事)天台之佛陇有禅师,曰定光,智者顗禅师尝梦师以手招之。佛者,禅门悟道人之通称,又拟于古之锭光佛。祖庭事...南朝刘宋僧。原名汤休,时人称为休上人。颇富文才,所作诗文词藻华丽,与鲍照齐名。现存诗十余首,散见于艺文类聚、...华译庆喜,是白饭王的儿子,提婆达多的弟弟,佛的从弟,生于佛成道之夜,后来随佛出家,侍奉佛二十五年,为佛执事弟...又作朝参。为小参之一种。指禅宗于早晨粥罢后,集众升堂而开示教法。祖庭事苑卷八(卍续一一三·一一八下):“禅门...一宗与他宗之间,因宗义不同而起之论争,称为宗论。又作法论。印度之外道与佛教之争,中国道、儒之冲突,此二种内外...为密教十九执金刚之一。此金刚能为众生开示醍醐之妙味;以其司掌秘密曼荼罗最尊最胜之妙德,故称妙执金刚。此金刚具...(名数)一五戒,二八戒。佛为在家而信佛道者制此二戒。五戒为尽形寿之戒,故但禁邪淫。八戒为一日一夜之戒,故总禁...指悟入诸法实相。悟诸法实相者,知生老病死本来空寂,原无老死,故法华经药王品、法华义疏卷十一等均谓听闻法华经者...又作四非常偈。指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下所说无常、苦、空、无我等义之偈文。共有八偈,分为四节,一节各有二偈,次第...(名数)六群比丘,义净新译谓之六众。...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
什么叫无益苦行?外道是这样想的,他认为说,我们每个人来这个人世间都有业障,你也有业障,我也有业障,这个业障是...一、四种因缘果的性质 在佛法来讲,有染因、染缘、染果、净因、净缘、净果,染净相对;恶因、恶缘、恶果、善因、善...第一、心外求法,遇事即求佛、求法、求僧,殊不知向外求皆属于依赖心,学佛必须要自学、自修、自证。 第二、误以为...
这个直下承当在禅宗里面是很强调的。因为我们习惯跟妄想在一起,就像一个人已经习惯了一天到晚去跟人家乞求,认为自...
诸位!反正我们一个三界凡夫,这一辈子是离不开污泥了,但是你有选择。你要种一个牡丹花、玫瑰花的污泥,还是要种一...
由施波罗蜜多故,于诸有情能正摄受。 由戒波罗蜜多故,于诸有情能不毁害。 由忍波罗蜜多故,虽遭毁害而能忍受。 由...
一、五台山 清凉圣地 风光独秀 五台山,又称清凉山,为文殊菩萨的道场,居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华严经》云:东...
有一念出家的心,很了不起啊,对发心出家的人表示赞叹。东林寺欢迎四海的弟子来东林寺出家!出家是什么样的资格?没...
百一供身
【佛学大辞典】
上篇:存略 | 下篇:百一病恼 |
【十因】 p0098 瑜伽三十八卷九页云:云何十因?一、随说因,二、观待因,三、牵引因,四、摄受因,五、生起因,六...
栖霞寺
定光佛手
惠休
阿难陀
早参
宗论
妙执金刚
在家二戒
不老不死
四无常偈
六众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消业障是要忏悔皈依发愿,而不是苦行
惟贤长老《三皈五戒是善因善缘善果之路》
现在人学佛不得力的原因

摩尼宝珠其实就在你内心当中

【推荐】面对改变不了的外境,有三种方法来解决

菩萨如何成就利他菩提心

佛教四大名山与十小名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