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用语。原意为模拟婴儿言语不清楚之状态;转喻如来言行之不偏不党。系比喻南本涅槃经卷十八所载婴儿行之一种用语。瑞州洞山良价禅师语录(大四七·五二六上):“如世婴儿,五相完具,不去不来,不起不住,婆婆和和,有句无句,终不得物,语未正故。”(参阅“婴儿行”6415) p4458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原指深奥之坑穴;佛教中,引喻为声闻、缘觉二乘证涅槃者及断坏善根之人,犹如堕入深坑,永不得出离。据八十华严经卷...(譬喻)犹言心城。心以身为亭,故曰心亭。秘藏宝钥下曰:从此初门移心亭。...【有障过】 p0541 瑜伽二十一卷三页云:云何有障过?谓如有一,虽生中国;广说如前。亦值诸佛出现于世,遇诸善...亦名:三根、根有三种 子题:见根、闻根、疑根 含注戒本·十三僧残法:“谓根有三:见、闻、疑也。 见根 者,见犯梵...(名数)三三昧,新作三三摩地,译曰三等持:一空等持,二无相等持,三无愿等持。【又】更有一种三等持,一有寻有伺...梵名 Suvāhu-pariprcchā。凡三卷。唐代输波迦罗译。略称苏婆呼童子经、苏婆呼请问经、苏磨呼经、苏磨呼律经。收于...(术语)为二识以上共通之所依者。五识之四依中,除同境外,其余之分别依,染净依,根本依。第六识之二依中,除染净...【所熏】 p0733 如所熏四义中说。 二解 世亲释二卷十一页云:今当更示熏习异相。坚者:坚住。方可受熏。非...凡三卷。唐代僧飞锡撰。书成于天宝元年(742)。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飞锡以念佛三昧为诸禅三昧中之宝王,遂倡导...(杂语)莲社高贤则传曰: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为点头。今言感化之深曰顽石点头。本此。...谓将得初禅定时,身中所生之八种感触。即:(一)动触,坐禅时,俄而身起动乱之象。(二)痒触,俄而身痒,如无置身处。...(龙藏本)...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有僧人问石霜庆诸:「如何是和尚本份事?」石霜答:「石头还会出汗吗?」 本份事是成佛、开悟、解脱、救度众生等的...
古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此之谓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我们在一些细微处不注意,将来就会慢慢地养成懒散、...盛夏季节,街头巷尾不时会有穿着吊带裙、露脐装、露背装的女性从身边走过这似乎是近两、三年来的流行趋势。如此暴露...
今天我们讨论愿门《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上次我们谈到修净宗念佛法门要发愿,发愿所要参考的依据,是阿弥陀佛四十...
所以这方面在修道的过程当中,你对这些人情世故过分地去勉强的随顺,完全就耽误了自己的道业。这个常摄居士在八百年...
净土法门的第二个特点就是胜异方便,速疾解脱。 这跟之前讲的念佛往生,径中径又径有相似的地方,但角度不一样,一...
《楞严经》里面说,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就是说你这个发心不正的话,你的发心不是为了要了生脱死,如果没有彻彻底底...问: 为什么修行者一定要受戒? 如本法师答: 凡夫修行的过程,不是执理废事,就是执事废理,不能行中道法门,因此...
婆婆和和
【佛光大辞典】
上篇:婆栖鸟 | 下篇:婆提 |
(喻)世尊的身语意三业,好像车轮能够摧破众生的一切妄见。...
深坑
心亭
有障过
见闻疑三根
三等持
苏婆呼童子请问经
共依
所熏
念佛三昧宝王论
顽石点头
八触
【大藏经】【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为善不欲人知,布施不求回报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暴露的服饰对女性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

把厌离婆娑,欣求极乐的心发起来

人情世故耽误了道业

净土法门的至简至易
